周年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谢迎新
作者: 谢迎新;靳海洋;李梦达;翟羽雪;王永华;谢耀丽;李向东;夏来坤;王晨阳;郭天财;贺德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耕作方式;砂姜黑土;土壤养分;有机碳;籽粒产量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6 年 42 卷 10 期
页码: 1560-1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适宜于砂姜黑土农田的周年耕作方式,提升砂姜黑土农田地力及作物产量,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设置多年定位夏玉米季?冬小麦季免耕?旋耕(对照)、免耕?深耕、深松?旋耕、深松?免耕、免耕?免耕5种周年耕作方式田间试验,在定位处理的第4个周年研究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养分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与试验开始前相比,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其他处理均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免耕?深耕、深松?旋耕、免耕?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冬小麦开花期和收获期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整个周年内对照在20~40 cm土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最低。深松?免耕处理增加周年内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深松?免耕、免耕?免耕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夏玉米苗期、大口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处理显著增加夏玉米?冬小麦周年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7.67%和10.21%。综上所述,在秸秆全量还田基础上,深松?旋耕和深松?免耕能够改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状况,显著提高周年作物产量,可作为黄淮区砂姜黑土农田相对适宜的周年耕作方式。
分类号: S158.3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太魁,马政华,寇长林,张香凝,吕金岭,郭战玲,王洪斌. 2017
[2]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土壤酶活性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孟庆阳,王永华,靳海洋,晁岳恩,段剑钊,郭天财. 2016
[3]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2009
[4]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对砂姜黑土冬小麦水分利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郭天财,郭天财. 2019
[5]耕作方式对河南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Meta分析. 赵凯男,吴金芝,黄明,李友军,赵广才,付国占,王春平,张振旺,侯园泉,杨中帅. 2021
[6]长期耕作方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何建宁,于振文,石玉,赵俊晔,张永丽. 2017
[7]不同耕作方式下气候条件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分析. 唐卷,陆见光,汤永禄. 2017
[8]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9]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张四伟,张武益,王梁,朱利群,顾克军,章红运,卞新民. 2012
[10]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养分和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李娜,吴健,杨丽,李潮海,赵亚丽. 2020
[11]耕层增减对作物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韩上,武际,夏伟光,陈峰,雷之萌,王允青,郭熙盛,李敏. 2018
[12]长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党修伍,张存岭,纪永民,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陈爱萍,张永芹. 2006
[13]秸秆还田及不同比例控失尿素对华北平原小麦产量及潮土性质影响. 张水清,涂昊泽,岳克,黄绍敏,张博,宋晓,郭斗斗,张珂珂,岳艳军. 2024
[14]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方式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时空变化. 吴海燕,金荣德,范作伟,高星爱,张余莽,赵兰坡. 2009
[15]油菜秸秆还田养分释放率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何川,杨勤,蒲全波,陈岩,杨云,王鹏,金容,郑祖平,夏清清. 2020
[16]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腐解菌剂的应用效果研究. 范作伟,陈帅民,李阳阳,高玉山,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吴海燕. 2021
[17]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2024
[18]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旱地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马星竹,郝小雨,赵月,郑雨,邢占强,于磊,姬景红,刘双全. 2024
[19]中国主要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养分和微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综述. 张向前,杨文飞,徐云姬. 2019
[20]不同开垦年限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与土壤养分相关关系模型的构建. 金建新,张娜,何进勤,桂林国.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整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玉米对层出镰孢茎腐病的响应机制
作者:曹言勇;程泽强;马娟;杨文博;朱卫红;孙新艳;李慧敏;夏来坤;段灿星
关键词:转录组;代谢组;玉米茎腐病;层出镰孢;苯丙氨酸代谢
-
花后喷施氨基酸螯合锌对小麦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合成积累的影响
作者:张博文;靳海洋;许海霞;郑飞;何宁;苏亚中;赵国建;程红建;程西永;李向东
关键词:小麦;氨基酸螯合锌;淀粉;蛋白质;合成;积累
-
衣壳蛋白潜在乙酰化位点在马铃薯Y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姬丽云;魏新钰;周令希;王凤龙;田延平;李向东
关键词:
-
耕作方式对旱作区麦-玉轮作体系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作者:方保停;李友军;闫广轩;李向东;任开明;胡川;周起辉;董誓言;赵凯男;黄明;程红建
关键词:耕作方式;旱地麦-玉轮作;小麦;氮素利用;硝态氮残留
-
授粉期高温胁迫对夏玉米植株形态、叶片光合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穆心愿;马智艳;卢良涛;吕姗姗;刘天学;胡秀丽;李树岩;蒋寒涛;范艳萍;赵霞;唐保军;夏来坤
关键词:夏玉米;授粉期;高温胁迫;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
-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郝永会;靳海洋;闫雅倩;李向东;郑飞;岳俊芹;张德奇;方保停;杨程;程红建;李春喜
关键词:冬小麦;秸秆还田;追氮量;产量;氮素吸收;氮素利用
-
细粒度图像分类上Vision Transformer的发展综述
作者:孙露露;刘建平;王健;邢嘉璐;张越;王晨阳
关键词:细粒度图像分类;Vision Transformer;特征提取;特征关系构建;特征注意;特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