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棉与三裂棉、斯特提棉和A111种间杂种F_1的形态与细胞学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宝良

作者: 周宝良;彭跃进;沈新莲;黄骏麒;钱思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陆地棉;三裂棉;斯特提棉;种间杂种;染色体构型;染色体组亲和性指数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1996 年 01 期

页码: 84-88+1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研究了TM-1×三裂棉、江苏棉1号×斯特提棉、泗棉2号×Alll 3个种间杂种F_1的主要形态特征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行为。3个种间杂种F_1的花器官性状大多趋向于父本野生棉,如花冠颜色、花心等;营养器官大多趋向于中间型,如叶色、叶形等。杂种F_1均表现高度不育。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依次为:13.73Ⅰ+12.52Ⅱ+0.03Ⅲ+0.04Ⅳ,28.03Ⅰ+5.38Ⅱ+0.07Ⅲ和33.26Ⅰ+2.87Ⅱ;其染色体组亲和性指数分别为0.9715、0.4192和0.2208。这一结果表明:(1)陆地棉与三裂棉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斯特提棉的亲缘关系较远,与Alll的亲缘关系更远;(2)泅棉2号×Alll的F_1染色体数为2n=3x=39,其染色体数x=13与棉属相同,其次因Alll原产于澳大利亚,形态上与纳尔逊氏棉、澳洲棉比较接近,因此推测它可能属于棉属的C染色体组种。

分类号: S562

  • 相关文献

[1]陆地棉与斯特提棉种间杂种及其色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 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 1999

[2]陆地棉86-1(G.hirsutum L.)与辣根棉(G. armourianum Kearn.)种间杂种及其利用的研究. 钱思颖,周宝良,黄骏麒,彭跃进,顾立美,徐英俊,沈新莲. 1995

[3]陆地棉与斯特提棉的种间杂种及其色素腺体性状的遗传研究. 祝水金,季道藩,汪若海,王红梅. 1999

[4]陆地棉与7个野生棉杂种细胞学研究. 王坤波,李懋学,张香娣,宋国立. 1996

[5]陆地棉与斯特提棉种间杂交及多倍体诱变. 张鹿飞,陈弟,施万荣,荣二华,吴玉香. 2015

[6]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配套技术研究. 靖深蓉,刘少林,邢朝柱. 1993

[7]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 张香桂,周宝良,陈松,张震林. 2003

[8]亚洲棉与比克氏棉杂交的研究. 李炳林,张伯静,张新润,牛永章. 1987

[9]偏凸-柱穗山羊草多倍双二倍体SDAU18的鉴定. 王玉海,张玲,张光,郝元峰,张志雯,司玉君,王洪刚. 2006

[10]普通小麦与祖山羊草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孔令让,董玉琛. 1998

[11]陆地棉(G.hirsutum L.)异常棉(G.anomalum Wawr.& Peyr.)种间杂种的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钱思颖,黄骏麒,彭跃进,周宝良,应苗成,沈端庄,刘桂玲,胡廷馨,徐英俊,顾立美,倪万潮,陈松. 1992

[12]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初步研究. 孔令让,董玉琛. 1998

[13]普通小麦与粗山羊草属间杂种的染色体构型及其后代的育性特征. 孔令让,董玉琛,贾继增. 1997

[14]普通小麦栽培品种丰抗13的4B-1D染色体易位的鉴定. 孙荣锦,张玉兰,杨晓东. 1989

[15]栽培稻种间育性S1基因桥梁亲本培育及分子验证研究. 栾鸭红,周家武,胡凤益,李静,徐鹏,邓先能,谭学林,陶大云. 2009

[16]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 谭亚飞,张强,赵艳艳,许茜,李扬,原玉香,姚秋菊,蒋武生,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2017

[17]紧穗野生稻的褐飞虱抗性导入栽培稻的研究. 颜辉煌,熊振民,闵绍楷,胡慧英,张志涛,田淑兰,汤圣祥. 1997

[18]花生新品种(系)东营盐碱地种植丰产性初步评价. 王传堂,王秀贞,吴琪,唐月异,孙全喜,王志伟. 2016

[19]稻属种间杂种花粉植株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颜辉煌,胡慧英,张雪琴,张志涛,田淑兰,熊振民,闵绍楷. 1997

[20]花生属种间杂种F_1的雄配子发生与发育特点研究. 吴兰荣,李正超.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