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黑水虻幼虫四环素和土霉素残留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霞

作者: 杨霞;寇枘;刘和;邓正敏;王定美;麦力文;李勤奋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黑水虻;抗生素残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固相萃取;脱脂

期刊名称: 中国饲料

ISSN: 1004-3314

年卷期: 2022 年 03 期

页码: 81-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畜禽粪便中残留量最高的抗生素之一,黑水虻幼虫转化畜禽粪便有蓄积抗生素的风险,因此监测虫体抗生素的含量以明确其作为蛋白原料的饲用安全性十分必要。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黑水虻幼虫体内四环素(TC)和土霉素(OTC)残留的方法。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与EDTA超声萃取,以PRiME HLB小柱固相萃取柱脱脂净化,以HSS T3柱分离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通过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0.1~500μg/L,OTC和TC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色谱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999和0.9975。在50~250μg/kg加标水平下,TC和OTC在黑水虻幼虫中的回收率为80.66%~101.16%,相对标准偏差3.36%~5.63%,OTC的LOD为0.07μg/kg,LOQ为0.28μg/kg;TC的LOD为0.23μg/kg,而LOQ为0.76μg/kg。运用该方法检测黑水虻幼虫中四环素含量,分别高达1000μg/kg以上,残留率达15%以上,具有蓄积抗生素的风险。该方法可有效去除黑水虻幼虫基质中的高蛋白和高脂肪,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可用于黑水虻幼虫四环素和土霉素残留的测定。

分类号: S816.4

  • 相关文献

[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殖污水中强力霉素残留. 张圣新,朱磊,鲍恩东,王冉,魏瑞成. 2019

[2]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有机肥料中13种抗生素残留. 田野. 2017

[3]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技术同时测定蜂蜜中多类兽药残留. 曹慧,陈小珍,朱岩,李祖光. 2013

[4]固相萃取-UPLC-MS/MS法测定牛奶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张小刚,王霞,马颖清,丰东升,戴春风,陈美莲. 2019

[5]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23种兽药. 王卉,刘庆菊,韩平. 2020

[6]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中咪唑乙烟酸的残留量. 刘新刚,徐军,董丰收,郑永权. 2010

[7]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普洱茶中氟虫腈及其类似物残留. 林涛,樊建麟,杨东顺,刀开云,李彦刚,刘宏程. 2015

[8]SPE-UPLC-MS/MS法测定生鲜乳中舒巴坦残留. 孙涛,陈贺,宋斌,赵子刚,古丽斯坦,刘圣红,安静,王成. 2016

[9]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鱼肉和暂养水中丁香酚残留量. 赵东豪,王强,王旭峰,黎智广,柯常亮,李刘冬. 2016

[1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蔬菜中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孙涛,刘河疆,胡开峰,乔昆云,周俊. 2010

[1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比4种净化方式对不同色素含量基质中19种农药残留检测的影响. 闫震,聂继云,徐国锋,李海飞,李静,李志霞,毋永龙,匡立学. 2014

[12]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饮料中15种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韩浩蕾,姜长岭,王晨,王子琪,张相春,刘新,鲁成银,陈红平. 2021

[1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绵羊唾液中14种β-受体激动剂. 李阳,苏晓鸥,王瑞国,王培龙,张维,程劼. 2013

[1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粪中16种残留抗生素. 吴丹,韩梅琳,邹德勋,王旭明,高敏,仇天雷. 2017

[15]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二甲四氯残留. 吴东明,吴小燕,陈恩华,武春媛,李勤奋. 2020

[16]SPE-UPLC-MS/MS法测定牛奶中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 孙涛,刘圣红,刘河疆,古丽斯坦,安静,王成. 2017

[17]通过式固相萃取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香蕉中14种杀菌剂残留. 乐渊,邓正敏,刘春华,吴南村. 2019

[18]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12种类固醇激素. 马帅,冯晓元,王纪华,戴莹,王蒙,韩平. 2016

[19]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果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 胡莉,郭灵安,雷绍荣,毛建霏,李曦,欧阳华学. 2016

[2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鸡蛋中5种硝基咪唑类兽药残留. 周一卉,王涛,贾铭,马莹.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