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类黄酮物质及其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佳
作者: 姚佳;王佳傲;刁饶;李驰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苹果;类黄酮;组成及含量;代谢调控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4 年 15 卷 005 期
页码: 189-1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类黄酮是苹果中的主要多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消炎、抗病毒、治疗呼吸性疾病和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理作用,是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的热点.苹果类黄酮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因果实部位、品种、产地而异.苹果类黄酮合成主要通过苯丙烷代谢途径实现,并受基因(包括转录因子)、酶和外界因素(光照、温度、激素等)的调控.由于代谢作用,苹果类黄酮在果实发育、成熟和贮藏过程中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本文从苹果中类黄酮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果实发育和采后类黄酮含量的变化、类黄酮物质的代谢调控 3 个方面综述了苹果类黄酮物质及其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并从苹果种质资源的开发研究、类黄酮代谢数据库的构建、单体化合物和功能活性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苹果类黄酮的合成、功能研究和富含类黄酮的苹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分类号: TS255.1
- 相关文献
[1]植物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研究进展. 段玥彤,王鹏年,张春宝,林春晶. 2022
[2]苹果果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聂继云,吕德国,李静,刘凤之,李萍. 2009
[3]4种溶剂法提取苹果类黄酮效果比较. 李萍,聂继云,李静,毋永龙. 2010
[4]22种苹果种质资源果实类黄酮分析. 聂继云,吕德国,李静,刘凤之,李海飞,王昆. 2010
[5]‘长富2号’苹果果实类黄酮组成和含量研究. 聂继云,吕德国,李静,刘凤之,李海飞. 2010
[6]硫苷在甘蓝型油菜中的作用及合成代谢研究. 姚琳,咸栓狮,范建春,孙璇,耿振刚,杜春芳. 2018
[7]固态发酵生产α-酮戊二酸及其对小鼠生长、肠道结构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岳东,解培培,卢静怡,梁冰清,方心灵,朱晓彤,高萍,江青艳,潘木水,束刚. 2020
[8]白桦三萜的合成和调控. 尹静,詹亚光,肖佳雷. 2009
[9]水产动物雷帕霉素受体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辛芳,王雷,刘梅,王宝杰,蒋克勇,孙国琼. 2016
[10]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中的应用进展. 姚婷,石海林,杨琦,文晓芬,李维思,许明金. 2020
[11]酿酒酵母高级醇合成路径及关键基因. 刘灿珍,秦伟帅,孙玉霞,赵新节. 2018
[12]芽孢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研究进展. 宋福平,张杰,黄大昉. 2007
[13]植物种子油合成的调控与遗传修饰. 王计平,史华平,李润植. 2006
[14]解脂耶氏酵母中羽扇豆醇合成途径的构建与调控. 万晓宇,刘振,毛相朝. 2021
[15]菜用大豆籽粒中蔗糖的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伟梅,张古文,冯志娟,刘娜,王斌,卜远鹏. 2021
[16]大豆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对类黄酮代谢调控的研究. 杨文杰,唐益雄,杨婉身. 2006
[17]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体内转运研究进展. 李婷婷,薛璟祺,王顺利,薛玉前,胡凤荣,张秀新. 2018
[18]烟草茄尼醇生物合成基因. 闫宁,刘艳华,张洪博,张忠锋. 2016
[19]真菌激发子对灵芝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影响. 高兴喜,姚强,王磊,刘林德,王雯雯,韩凯. 2009
[20]鸭疫里默氏杆菌RiaR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于永峰,陈启伟,权衡,刘东慧,李彩玉,宫晓炜,储岳峰.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姚佳;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杨超;刘欢
关键词:藜麦;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黑龙江省为例
作者:程兴茹;康宇立;李驰;王友华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专利数据;黑龙江
-
褪黑素调控水杨酸和乙烯代谢维持沙果贮藏品质
作者:袁瑞敏;彭静;王佳傲;李湘鹏;李建挥;闵婷;林琼
关键词:沙果;褪黑素;水杨酸代谢;乙烯代谢;贮藏品质
-
马铃薯中的酚类物质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姚佳;白泽慧;李驰;李佳;田浩;张良
关键词:马铃薯;酚类物质;含量及分布;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
神经网络优化膳食营养补充剂胶囊支架3D打印工艺
作者:陈虹竹;张良;姚佳;胡小佳;刘倩楠;刘伟;孙钦秀;胡宏海;刘书成
关键词:神经网络;工艺优化;3D打印;熔融沉积成型;胶囊支架
-
金荞麦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姚佳;胡耀;胡利珍
关键词:金荞麦;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动物生产
-
菊苣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抑菌差异性研究
作者:韩畅;党婷;王茹;姚佳;秦冬梅;张云生
关键词:菊苣;体外抑菌活性;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碱性磷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