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供水和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瑞昆

作者: 马瑞昆;贾秀领;蹇家利;刘淑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供水;密度;产量;数学模型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1991 年 6 卷 S1 期

页码: 96-102

摘要: 根据1986~1990年旱棚及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和分析了供水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的数字模型.在各种密度下,供水量与产量关系可以由Y=a_1+b_1X(0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栽培措施和样本大小对冬小麦离体叶片失水的影响. 马瑞昆,贾秀领,蹇家利,鲁建立. 1998

[2]陇南雨养旱区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张耀辉,宋建荣,岳维云,周喜旺,何春雨. 2011

[3]不同播期、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霍成斌,李岩华,孙美荣,张俊灵,张东旭. 2011

[4]全膜免耕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何春雨,周祥椿,张礼军,杜久元,周洁,鲁清林,白斌,周刚. 2010

[5]种植密度和灌溉、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水分状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晓森,吕谋超,王森,蔡九茂,李迎,秦京涛,范习超,王和洲. 2021

[6]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杨桂霞,赵广才,许轲,常旭虹,杨玉双,马少康,丰明,徐凤娇. 2010

[7]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雷钧杰,赵奇,陈兴武,赛力汗,吴锦秀. 2007

[8]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9]种植密度对晚播冬小麦荧光动力学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张耀兰,曹承富,李华伟,乔玉强,赵竹,杜世州. 2013

[10]“宁冬11号”小麦晚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初探. 李彩虹,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张维军,白冰. 2010

[11]遮阴条件下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张永强,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雷钧杰. 2017

[12]黄淮地区中豆19号的高产栽培模式.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郭鼎新. 1990

[13]黄土塬区玉米密度及氮磷肥用量优化模式的研究. 董立国,马步朝,李生宝,许学禄,蒋齐. 2006

[14]间作种植模式下冬小麦根系生长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刘浩,段爱旺,高阳,申孝军. 2006

[15]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农业气象数学模型研究. 刘建栋,于强,金之庆,毕建杰. 2003

[16]黄滩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孟兆江,贾大林. 1998

[17]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年制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孟兆江,贾大林. 1999

[18]丘陵红壤果—农复合种植的效益研究. 罗永进,陈喜靖,傅庆林,童正坤. 1995

[19]供水行业的供水垄断与反垄断. 雷波,常丽君. 2006

[20]垄作模式下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 柏立超,邵运辉,岳俊芹,郑飞,秦峰,靳春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