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丽华
作者: 吕丽华;董志强;张经廷;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产量;氮素吸收利用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19 期
页码: 3839-38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水肥是作物产量的两大限制因子。当前在作物生产中对水氮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水氮配合措施,在5年水氮定位试验基础上对周年轮作体系产量、氮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方法】试验为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置水、氮两因子,裂区试验设计,水分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两个处理,根据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冬小麦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分别为1水(拔节期)和2水(拔节+开花水),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灌水次数根据不同年型降水量而定(1水为播前水,2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3水为播前水+12展叶水+开花水)。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kg·hm-2。【结果】在供水量较高和较适宜的条件下(年供水量大于609.5 mm),水分不是氮肥肥效发挥的限制因素,氮肥对产量的贡献较大;而供水量较低的条件下,肥效受较大抑制,供水对产量贡献较大。供水量和施氮量有明显的耦合效应,限水和适水下得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冬小麦分别为134.8和126.4kg·hm-2、夏玉米分别为176.8和127.2 kg·hm-2。限水和适水下单季施氮量分别为300和240 kg·hm-2时,地上部总氮量达较高值,但限水和适水下夏玉米和限水下冬小麦氮量超过60 kg·hm-2、适水下冬小麦施氮量超过120 kg·hm-2时,秸秆残留氮素明显增加,对籽粒氮的贡献变小。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且随年度推移氮肥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尤其是小麦季施氮量60 kg·hm-2处理随年份增加降低尤为迅速。在本试验条件下周年施氮量限水240 kg·hm-2、适水120 kg·hm-2就能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降低。【结论】限水条件下水是限制氮肥肥效发挥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水分条件可更有效的提高氮肥肥效,因此在干旱年型应降低施氮量。中高产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限水和适水下得到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311.6和253.6 kg·hm-2,此时最佳产量可分别达16 127.5和17 272.9 kg·hm-2。
分类号: S512.11`S513
- 相关文献
[1]施氮量对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美微,刘京宝,乔江方,李川,黄璐,张盼盼,赵霞,李萍. 2020
[2]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2017
[3]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郭丽,史建硕,王丽英,李若楠,任燕利,张彦才. 2018
[4]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5]深松(耕)时期与方式对砂姜黑土耕层养分和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卫玲,刘卫玲,程思贤,李娜,吴健,杨丽,李潮海,赵亚丽. 2020
[6]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吕丽华,董志强,王学清,刘茜,张丽华,贾秀领. 2019
[7]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俊红,邵运辉,刘瑞,丁志强,李舞,张洁,吕军杰,姚宇卿. 2020
[8]冬小麦生长季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 王海霞,李玉义,任天志,逄焕成. 2011
[9]黄淮海平原地区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节水增产的影响. 强小嫚,张凯,米兆荣,刘战东,王万宁,孙景生. 2019
[10]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生长影响研究——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例. 肖薇薇,许晶晶. 2016
[11]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12]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李彪,孟兆江,申孝军,刘小飞,常晓. 2018
[13]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王宜伦,白由路,王磊,刘举,韩燕来,谭金芳. 2015
[14]夏玉米生育后期“一水两用”技术对玉米产量以及冬小麦播种前土壤储水量的影响. 侯大山,李月华,李娟茹,高倩,卫计运. 2017
[15]氮肥减量及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素淋失风险研究. 杨晓梅,尹昌斌,李贵春,南云不二男,Nagumo Fujio. 2016
[16]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产量 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17]小麦提前造墒灌水对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杜雄,马俊永,李科江. 2015
[18]水氮互作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分配及土壤硝态氮积累的影响. 栗丽,洪坚平,王宏庭,谢英荷. 2013
[19]吉林西部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孙云云,刘方明,高玉山,侯中华,窦金刚,刘慧涛. 2020
[20]水氮对新疆南部麦后复种饲料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朱倩倩,刘国宏,许咏梅,杨金钰,张彦红.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小麦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作者:姚海坡;姚艳荣;班进福;张经廷;韩江伟;吕丽华;董志强;贾秀领
关键词:施氮量;优质小麦;面粉品质;淀粉糊化特性;面条评分
-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崔永增;韩江伟;姚海坡;姚艳荣;吕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氮素积累;氮素运转
-
母牛发情期间躯体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作者:修豪宇;李迎军;原开敏;汪超;杨书含;吕丽华;王栋
关键词:母牛;不同部位体温;发情
-
娄门鸭胸肌性状相关指标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刘宏祥;沈永杰;张丽华;周腾彬;刘小倩;章双杰;朱春红;朱静;陈晓颖;黄学成;宋卫涛;陶志云;王志成;徐文娟;李慧芳
关键词:鸭;胸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
-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作者:孙通;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常旭虹;董志强;赵广才
关键词: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小麦;产量;抗倒伏;品质
-
玉米果穗湿储技术与装备分析
作者:张丽华;李谦;张峰;籍俊杰
关键词:玉米果穗;湿储技术;装备
-
乙矮合剂对酿造高粱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任梁;房孟颖;武志海;董学瑞;卢霖;闫鹏;董志强
关键词:乙矮合剂;高粱;喷施时期;喷施剂量;抗倒伏能力;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