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含5BS·7BS/5BL·7BL易位的重组自交系创制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漫宇

作者: 杨漫宇;王琴;唐宗祥;杨恩年

作者机构: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易位染色体;ND-FISH;染色体结构变异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21 年 010 期

页码: 2063-206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探索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在来自简单杂交川麦42×川麦55的高代重组自交系(RILs)中对染色体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这对相互易位染色体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基于寡核苷酸探针Oligo-pSc119.2-1、Oligo-pTa535-1和Oligo-(GAA)7的ND-FISH技术,对200份F6RILs进行分析,以探明染色体变异情况。【结果】细胞学鉴定的142个纯合株系包括4种类型:1B和5B/7B(43份)、1RS·1BL和5B/7B(30份)、1B和5BS·7BS/5BL·7BL(35份)、1RS·1BL和5BS·7BS/5BL·7BL(32份),且它们在株高、分蘖、小穗和千粒重上没有差异。17y456和17y588两份自交系是含染色体结构变异且高抗条锈病的新材料,其中17y456聚合了1RS·1BL、5BS·7BS/5BL·7BL、3BS·5AS/3BL·5AL,17y588含有5BS·7BS/5BL·7BL和4DChanged染色体。【结论】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对株高、分蘖、小穗和千粒重无负作用,这为育种家在应用易位系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指导意义。利用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进行简单有性杂交能够容易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为今后小麦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六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麦杂交后代中染色体遗传与结构变异鉴定. 杨漫宇,姚方杰,杨足君,杨恩年. 2024

[2]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曹亚萍,陈佩度. 2008

[3]绵麦37及其衍生小麦品种(系)的6VS/6AL易位染色体结构演变. 杜海梅,李生荣,何员江,唐宗祥,符书兰,任勇. 2019

[4]四川省西门塔尔牛染色体检查简报. 于汝梁,陈琳,陈幼春,郭云鹤,孔义,黄松桥,张瑜,谭廉先. 1987

[5]小麦-簇毛麦属间染色体易位系的高效诱导. 曹亚萍,别同德,陈佩度,范绍强,周元成,张姝敏. 2011

[6]辐射诱导荆州黑麦染色体1R结构变异的研究. 王从磊,庄丽芳,亓增军. 2012

[7]簇毛麦3V染色体在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下的传递. 张洁,蒋云,郭元林,王颖,杨燕,李小燕,邓自圆,邓光兵,宣朴,龙海. 2021

[8]济麦系列小麦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宫文萍,李光蓉,韩冉,宋健民,李豪圣,刘爱峰,曹新有,杨足君,刘成,赵振东,刘建军. 2016

[9]寡聚核苷酸FISH在鉴定小麦-单芒山羊草种质中的应用. 宫文萍,李建波,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曹新有,韩冉,程敦公,赵振东,杨足君,刘成,刘建军. 2017

[10]小麦-冰草T7PL·7AL罗伯逊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孙洋洋,陈红新,刘伟华,韩海明,周升辉,杨欣明,李秀全,张锦鹏,李立会. 2018

[11]非变性原位杂交技术在芝麻染色体识别上的探索与应用. 刘艳阳,崔承齐,梅鸿献,武轲,郑永战. 2013

[12]小麦—冰草T7PL·7AL罗伯逊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 孙洋洋,陈红新,刘伟华,韩海明,周升辉,杨欣明,李秀全,张锦鹏,李立会. 2018

[13]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张立平,赵昌平,单福华,张风廷,叶志杰. 2007

[14]小麦抗赤霉病性的生化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 王雅平,吴兆苏,刘伊强. 1994

[15]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6]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何方. 2010

[17]小麦Q型、AL型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力的比较研究. 田笑明,吴玉珍,穆培源,韩新年,张吉贞. 1998

[18]超高产小麦品种太原768的选育推广. 何卫家. 1996

[19]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20]蚜粉克星防治小麦穗蚜兼治白粉病的试验. 赵桂东,李茹,周玉梅,朱海波.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