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绿茶和白茶香气物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丽丽

作者: 王丽丽;张应根;杨军国;宋振硕;陈键;陈林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香气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绿茶;白茶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7 年 01 期

页码: 1-7

摘要: 以福云6号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为试验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考察不同萃取头(PDMS/DVB、CAR/PDMS、PDMS)对茶叶香气富集的影响,并选用PDMS/DVB萃取头分析福云6号、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鲜叶及所制绿茶和白茶中香气物质的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与CAR/PDMS和PDMS 2种萃取头相比,PDMS/DVB萃取头富集的香气物质数量更多、含量更高、种类更丰富。从9个试验茶样中分离鉴定出共有香气物质11个,其中白茶苯甲醛、芳樟醇、苯乙醇、水杨酸甲酯、反式-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醇等7个香气物质含量高于其鲜叶和绿茶,而鲜叶和绿茶之间共有香气差异不明显;差异香气物质共有80个,品种间香气数量未有明显差异,而所属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福云6号茶样以醛类和酮类为主,福安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以醛类和醇类居多。由此可见,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是所制茶样中香气的主体部分,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

分类号: O657.63`TS272.7

  • 相关文献

[1]不同类型甘薯最佳烹饪方式评价. 赵俊梅,王学清,韩美坤,胡亚亚,高志远,焦伟静,刘兰服,辛国胜,杨雪,马志民,牟德华. 2022

[2]鲜叶、绿茶和白茶化学组分比较及清除DPPH自由基研究. 王丽丽,杨军国,宋振硕,陈键,张应根,陈林. 2015

[3]黄化茶树新品种‘茗冠’多茶类品质差异分析. 游小妹,韩奥迪,李鑫磊,孔祥瑞,钟思彤,郭玉琼,单睿阳,陈常颂. 2023

[4]广东单丛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王秋霜,乔小燕,操君喜,方华春,陈栋. 2015

[5]广东仁化白毛红茶香气组成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6]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温州蜜桔精油挥发性成分. 单杨,李忠海. 2006

[7]不同萃取方法提取青稞老酵馒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江竑宇,李梁,张文会,罗章,刘振东. 2019

[8]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2012

[9]辐照对大葱粉中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影响. 程安玮,王文亮,徐同成,刘丽娜,李海雷,杜方岭. 2011

[10]SPME-GC-MS分离鉴定山核桃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周拥军,郜海燕,房祥军,陈杭君,穆宏磊. 2012

[11]广东英德红茶代表产品的香气成分鉴定研究. 王秋霜,吴华玲,陈栋,许勇泉,尹军峰,黄国资. 2012

[12]大葱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程安玮,王文亮,淘海腾,徐同成,刘丽娜,杜方岭. 2011

[13]贵州不同芒果品种(系)果实香气成分研究. 刘清国,刘荣,黄海,张正学,林迓,党志国,雷跃. 2024

[14]HS-SPME-GC/MS测定不同温度真空干燥对荠菜香气的影响. 张丽,薛妍君,刘腾飞,董明辉,郁志芳. 2015

[15]变黄温度对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香气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王爱华,王松峰,许永幸,孙帅帅,胡希好,邰振益,阚京军,王全明,刘志强,刘国,李新全,徐刚,付顺,孙福山,冯俊喜. 2014

[16]云南罗平烤烟主要香气物质的区域差异分析. 董建新,刘永强,王朝佐,孙福山,冀浩,杨天旭,李笠,杨光宇,颜世宏. 2012

[17]红树莓果酒发酵过程中功效成分、香气物质及体外降血糖功效的动态变化. 饶炎炎,桑英,唐琳琳,陈思睿,冯建文,傅茂润,刘亚敏,王金玲. 2020

[18]不同颜色果袋对'阳光玫瑰'葡萄 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影响. 魏志峰,李秋利,高登涛,刘丽,刘军伟. 2019

[19]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香芋南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王雯雯,黄文洁,史敬芳,黄河勋. 2018

[20]梨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李龙飞,高丽娟,张海娥,徐金涛,冀明辉,郝宝锋.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