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硬度分布及遗传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艳华

作者: 周艳华;何中虎;阎俊;张艳;王德森;周桂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小麦;硬度;品质;遗传分析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02 年 35 卷 10 期

页码: 1177-118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用 10 0份冬麦和 4 1份春麦调查了小麦品种的硬度分布及其与籽粒性状的相关性 ,用荔垦 2号 /豫麦 2号、85中 33/温麦 6号和 85中 33/ 95中 4 5 9,共 3个组合的P1、P2 、F1、F2 和F3 研究了硬度的遗传规律。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仪 (SKCS)和近红外仪 (NIR)测定的硬度值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r =0 .85~ 0 .94 ;硬度与角质率r =0 .73~ 0 .79,在同一环境条件下 ,可用角质率来初步判断硬度。我国小麦硬度变化范围大 ,表现为硬质麦、软质麦和混合类型小麦共存 ,总体上 ,北部冬麦区品种硬度较高 ,南方冬麦区小麦硬度较低 ,春麦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硬度与大多数籽粒性状相关不显著 ,与面粉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出粉率和面粉灰分间的相关系数因冬春麦类型而不同。硬度受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为辅的 1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基因控制 ,软质对硬质为显性 ,遗传力较高 ,为 0 .78,对硬度进行早代选择有效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蛋白质、淀粉、硬度和色泽与小麦面条品质的关系. 刘仲齐,秦文. 2003

[2]利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技术测定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 陈锋,何中虎,崔党群. 2004

[3]番茄果实耐贮性的遗传分析. 张要武,薛俊,金凤媚,刘仲齐. 2005

[4]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2011

[5]转Bcl和Rip基因小麦的鉴定和遗传分析. 吴成君,任贤,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 2005

[6]猕猴桃低温贮藏期间硬度与化学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姜松,王海鸥,赵杰文. 2005

[7]软质小麦品质的辅助选择. 周淼平,吴宏亚,余桂红,任丽娟,马鸿翔. 2007

[8]不同成熟度冬枣常温贮藏效果研究. 冯云霄,孙玉龙,龚新明,李丽梅,及华. 2010

[9]外源乙烯胁迫对枇杷果实若干品质及PPO活性的影响. 林晓姿,何志刚,李维新,梁璋成,任香芸. 2009

[10]宁夏引黄灌区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分析. 陈东升,袁汉民,王小亮,孙建昌,亢玲,张维军. 2004

[11]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的性状表现及利用.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徐福新,杨攀,常阳,柳东阳,李巍. 2019

[12]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杨攀,徐福新,刘加平. 2013

[13]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4

[14]大麦2H染色体对小麦农艺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艳,原亚萍,陈孝,李韬,张勇,何中虎. 2007

[15]CIMMYT小麦种质农艺及品质性状分析.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徐福新,常阳,周正富,晁岳恩,刘加平,李巍. 2018

[16]冬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和1BL/1RS易位分布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 王美芳,雷振生,何中虎,孙其信,吴政卿. 2008

[17]不同山药种质主要性状比较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阳,周先治,林永胜,马丽娜,唐建阳. 2016

[18]苹果中酶活性与贮藏效果相关性的研究. 林向东,张琪,马丽,丁焰,李冀新,罗小玲. 2000

[19]小麦籽粒硬度和小麦销售加工及育种关系的探讨. 林作楫,王美芳,吴政卿. 2008

[20]基于激光拉曼光谱的脐橙内部品质无损检测. 药林桃,刘木华,王映龙.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