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农荣
作者: 黄农荣;张旭;黄秋妹;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稻;形态生理特性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9 年 S1 期
页码: 69-76
摘要: 1998年早季在广州的自然生态条件下观察研究了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结果认为这个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属早稻早熟,从插种到始穗历期为83d,在偏酸偏瘦的砂质粘壤土上按常规方法栽培时产量仍可达6723kg hm-2且米质为一级。粤杂122生育前期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其叶鞘/叶片长度比值小,LAI和干物质增长快,有效分蘖数量多,收获指数达到0.578。但是出穗至乳熟期剑叶及以下二片功能叶的开张角度偏大。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两系法杂交稻65396在我国一季稻区的制种播差期决策. 姚克敏,杨学斌,顾显跃,邹江石,吕川根. 2000
[2]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和65396的光合特性与株型优势. 姚克敏,胡雪琼,顾显跃,邹江石,吕川根. 2000
[3]转基因抗除草剂两系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熊绪让,肖喜才,谭立平,唐俐,邓晓湘. 2006
[4]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生物学特性及主要配套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 2008
[5]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及其栽培特性. 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郑克武,宗寿余,赵凌,孙永华. 2003
[6]两系法杂交稻安全制种的低温防御灌水理论与技术. 邹江石,吕川根,姚克敏,胡凝,夏士健. 2005
[7]四个两系杂交水稻穗增重特性分析. 吕川根,胡凝,相国根,姚克敏,邹江石. 2008
[8]两系法粳型杂交稻新组合N95076S/R187. 王长义. 2000
[9]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 吕川根,宗寿余,夏士健,姚克敏,邹江石. 2005
[10]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穗增重特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吕川根,胡凝,相国根,姚克敏. 2009
[11]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吕川根,邹江石. 2016
[12]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选育与应用. 吕川根,邹江石. 2000
[13]两系法杂交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黄志农,田际榕,黄费元,肖放华. 1998
[14]海南莲雾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刘永霞,吴斌,王安邦,王丽霞,何应对,丁哲利,王必尊,李川. 2017
[15]黄河三角洲地区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李春香. 2016
[16]优质高产 多抗早熟 绿豆新品种辽绿27号. 王德生. 2009
[17]江苏沿海地区结球甘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王军,顾闽峰,费月跃,彭亚民,时丕彪. 2017
[18]水稻新品种介绍-(五)杂交籼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 章善庆. 2005
[19]优质高产 多抗广适 超级稻新品种辽星1号. 王德生. 2009
[20]优质高产番茄良种金冠5号. 王德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聚两优53的选育
作者:张建林;廖学群;王丰;张泽佳;彭国巍;柳武革;王新;黄广平;谢沛丽;许岱;姚润沐
关键词:杂交水稻;聚两优53;品种选育
-
不同水力负荷对两种生态沟渠内沉水植物苦草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蔡敏;崔娜欣;张旭;陈桂发;周丽;邹国燕
关键词:农田径流;生态沟渠;沉水植物;填料;水力负荷
-
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接种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
作者:张家瑞;剡文亮;易新萍;马晓菁;叶锋;宋洁;李岩;张力;张旭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阳性率;抗体变化
-
华南杂交稻主要不育系品质性状特点及基因分析
作者:熊亮;曹华盛;王福军;顾海永;李曙光;何高;梁世胡;罗文永
关键词: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品质性状;品质基因;华南
-
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广泰优6355的选育
作者:吴海;柳武革;李越;王丰;高顺利;李金华;王水俊;窦梓源;李镭;张志荣
关键词:弱感光型;杂交稻;广泰优6355;选育;制种技术
-
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作者: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关键词:籼稻;整精米率;早季;晚季;华南稻区
-
福建省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实践经验与思路建议
作者:王丰;周江梅;杨小裕
关键词:福建;山区;乡村产业;精准帮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