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同收获方式对种子活力等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月明
作者: 李月明;郝楠;孙丽惠;孙楠;孙九超;王成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收获方式;种子活力;发芽;苗期;淀粉粒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20 年 009 期
页码: 7-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种子活力是检验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收获方式的种子活力不同.以辽单588为材料,采用授粉后35 d适时收获和授粉35 d后站杆晾晒至65 d延时收获2种方式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种子萌发测定、苗期生物量测定、苗期低温试验、种子淀粉粒观察、苗期叶片气孔结构观察等,分析不同收获方式对玉米种子活力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收获的种子发芽势高,种子活力高,在苗期抗寒3.5 h能够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幼苗存活率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适时收获的种子内部淀粉粒较大,内含物含量多,在玉米苗期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使苗期生物量显著高于延时收获的种子.因此,玉米种子达到生理成熟时应适时采收,以避免恶劣天气对种子活力造成不良影响.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及苗期生长的因素分析. 常海霞,郭红亮,牛卓,宋艳芳,李娇娇,王建梅. 2018
[2]不同种衣剂对棉花种子出苗及苗期病虫害的影响. 张寒霜,赵俊丽,李伟明,付书平,魏凤霞. 2006
[3]前置式大蒜收获帆的研发. 高清海,陈思刚. 2015
[4]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黄泽素,代文东,王少铭,张超,唐容,李德珍. 2016
[5]鲜食玉米采穗后不同植株部位饲用品质的变化及适宜收获方式研究. 董臣飞,许能祥,丁成龙,顾洪如,张文洁. 2019
[6]大豆机械收获损失的研究现状. 刘基,金诚谦,梁苏宁,倪有亮. 2017
[7]油菜收获时间与方式对菜籽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金梅,吴崇友,汤庆. 2016
[8]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方法的研究. 刘波,孙启忠,刘富渊,张泽宏,王赟文. 2008
[9]收获方式对油菜收获损失构成特征的影响. 梁苏宁,沐森林,汤庆,张敏,吴崇友. 2018
[10]收获时期和方式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凯,王湛,王勇,罗世武,杨军学,张尚沛,张晓娟. 2023
[11]不同收获方式对油菜子粒损失、含油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陈尚洪,沈学善,蒋梁材,刘定辉. 2015
[12]籽粒大麻的机械收获与常用机型特点. 徐世良,王春海. 2021
[13]东方百合不同培养方式鳞茎淀粉粒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蔡宣梅,郭文杰,欧阳桐娇,方少忠,张洁. 2014
[14]酿酒籼糯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 张云康,汤圣祥,李尧生,王永昭,胡晨康. 1997
[15]早籼垩白米形成的形态解剖学的研究. 姜维梅,周敏,李太贵. 2002
[16]黑龙江种植区不同玉米品种胚乳淀粉粒发育对比分析. 戴凌燕,蔡欣月,刘玉涛,殷奎德,张树权,李文华. 2019
[17]葡萄枝条中淀粉粒形态结构与抗寒力的关系. 王丽雪,张福仁,李荣富,梁艳荣,刘艳. 2000
[18]基于扫描电镜技术的甜玉米食味品质鉴评研究. 黄文洁,陈中健,谭深源,肖仁仔,于永涛,刘建华,李文燕,晏石娟. 2021
[19]杂交水稻主要亲本材料的垩白性状及其胚乳结构电镜扫描. 常红叶. 2007
[20]川藏高海拔不同生态区苹果叶肉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 陶炼,杨文渊,潘翠萍,涂美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冷冻调理小龙虾生物保鲜剂的筛选及复配
作者:孙英杰;孙荣雪;王成;马艳弘;熊令明;刘钱媛;江宁
关键词:复合生物保鲜剂;冷冻调理小龙虾;配方优化;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
不同杀青方式对多花黄精嫩芽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马佳丽;张厅;赵文慧;刘运腾;张一弛;马泽强;王成;王剑波
关键词:多花黄精;嫩芽;杀青;代用茶;挥发性成分
-
大豆及其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及控制措施研究进展
作者:杨怡中;陈悦;张雨晨;范盈盈;何伟忠;沈琦;王艳;王成;刘峰娟
关键词:大豆;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塑化剂
-
施肥对我国农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影响的整合分析
作者:何宁波;高静;孙楠;李然;王恒飞;卢晋晶;徐明岗
关键词:施肥;易氧化有机碳;土壤性质;气候;整合分析
-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磷形态、磷酸酶活性及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黄文晶;姜楠;陈晓冬;孙楠;徐明岗;陈振华;张玉兰;陈利军
关键词:化肥;高通量测序;磷;磷酸酶;phoD基因丰度和多样性
-
烯效唑处理下绿豆农艺性状稳定性及性状间相互关系分析
作者:卢环;王成;曾玲玲;于运凯;季生栋;张金东;王冰雪
关键词:绿豆;烯效唑;农艺性状;稳定性;相互关系
-
拮抗菌防治葡萄采后病害研究进展
作者:张苗苗;张雨晨;杨怡中;范盈盈;何伟忠;王成;黄伟;刘峰娟
关键词:拮抗菌;生物防治;葡萄;采后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