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黄秋妹

作者: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产量构成;株型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9 年 S1 期

页码: 61-68

摘要: 培矮64s/E32于1998年早季在广州进行试种试验。该组合株高115.8cm,秆高105.4cm,叶片厚直,呈瓦状,叶色较深;后期上部三片功能叶平均长度53.8cm,开张角度较小,不早衰,显示出良好的株型;其全生育期为139d,属华南早籼稻的中熟组合类型。在单株植、土壤肥力中下条件下,有效穗为210万/hm2,分蘖力偏弱,穗较大,单穗湿重为 5.42 g,结实率 80.6%,千粒重21.2g,收获指数中等,为 0.537,实收产量为7650 kg hm-2。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不同熟期覆膜春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李强,林萍,贾东海,顾元国,陈跃华. 2010

[2]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 杨长琴,刘瑞显,郭文琦,张培通,徐立华. 2011

[3]菜用大豆春播与夏播的比较研究. 陈艳秋,宋书宏,张立军,曹永强,张曾琪,陈晓威. 2008

[4]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英文). 袁隆平,王学华,张道允,陈娟,邓启云,赵炳然,许大全. 2007

[5]水稻辽星1号、盐丰47株型特征及环境因子对其产量构成影响. 解文孝,韩勇,李建国,刘博,姜秀英,刘军,吕军. 2015

[6]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柴寿江,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2005

[7]行距和密度对冀南棉区机采棉株型塑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燕,张谦,董明,李冰,王树林,冯国艺,梁青龙,祁虹. 2023

[8]黄河流域机采棉植株性状的筛选. 严根土,王宁,苏桂兰,杨杰,许庆华,周红,黄群. 2016

[9]苏棉10号生长规律及生育特性研究. 刘水东,何林池,徐纪嘉,郝德荣. 2001

[10]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施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江银荣,魏亚凤. 1996

[11]水稻两用核不育系G156S生育特性研究. 金祥,黄宗洪,杨占烈,向关伦,甘雨,潘建惠. 2008

[12]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 1996

[13]“镇稻11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臧兴良,孙富林,许磊,景德道,林添资,李闯,余波,刁立平. 2011

[14]抛秧稻的生育特性和栽培特点. 蒋彭炎. 1996

[15]吉甜2号南引生育特性的研究. 刘晓辉,高士杰,李继洪,张玉龙. 2007

[16]钵苗移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月明,沈明星,孙华,冯瑞兴,朱美根. 2000

[17]贺州市籽用西瓜生育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陈勤平,陈天景,叶万典,陈灿,潘启春,陈国泽. 2013

[18]不同密肥条件对超级稻珞优8号的影响. 陈勤平,何永祥,董丽兰,余永国,韦汉文,黎耀军. 2011

[19]施氮量对超级稻桂两优2号生育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梁晟,梁景文,韦春项,覃思德,韦贵剑,黄永东. 2013

[20]心土层肥力差异对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春雨,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刘峰.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