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近等基因系初步定位粳稻孕穗期的耐冷基因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申时全
作者: 申时全;曾亚文;李绅崇;文国松;普晓英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孕穗期;近等基因系;微卫星标记;遗传研究;耐冷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水稻科学
ISSN: 1001-7216
年卷期: 2005 年 19 卷 03 期
页码: 217-2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昆明低温冷害条件下对十和田×(十和田5/昆明小白谷BC4F5)的BC5F2群体进行了耐冷性状的遗传研究。结果显示,穗期耐冷性受贡献率较大的基因控制。用平均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64个SSR标记对十和田、昆明小白谷、近等基因系池(NILP)进行筛选,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有2个SSR标记的扩增产物在十和田与昆明小白谷、NILP间有多态性。用这2个多态性标记对群体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单向方差分析表明RM31与耐冷基因连锁。再在RM31附近合成12个SSR标记在轮回亲本(RP)、近等基因系(NIL)间进行多态性筛选,只有RM7452有多态性,单向方差分析表明该标记与耐冷基因连锁。耐冷基因与RM7452、RM3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8cM和8.0cM,主穗结实率能解释表型变异的10.50%;实粒数能解释表型变异的5.10%。暂将这个耐冷基因定名为Ctb(t)。
分类号: S511.22
- 相关文献
[1]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等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 2001
[2]水稻穗期耐冷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耐冷性遗传研究. 曾亚文,叶昌荣,申时全. 2001
[3]粳稻丽江新团黑谷近等基因系孕穗期耐冷性指标性状的遗传分析. 杨树明,王荔,曾亚文,杜娟,普晓英,杨涛. 2013
[4]粳稻02428×02428c重组自交系孕穗期耐冷性QTL分析. 谢勇武,杨树明,曾亚文,杨涛,普晓英,杜娟,赵春艳,张明喜. 2011
[5]高粱耐冷基因全基因组鉴定及进化分析. 张国琴,葛玉彬,张正英. 2020
[6]辣椒应答冷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进展. 潘宝贵,钱恒彦,戈伟,刘金兵,郭广君,刁卫平,王述彬. 2019
[7]黄瓜耐冷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董洪霞,沈镝,李锡香,宋江萍. 2017
[8]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耐冷性的研究进展. 李莹,周雷,潘英华,姚国新,任银玲. 2015
[9]基于引物扩增受阻突变技术开发水稻耐冷基因CTB4a特异性分子标记. 梁海福,潘英华,刘开强,邓国富,黄娟,卿东进,高菊,伍豪,高利军. 2021
[10]半参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英文). 吴光. 2014
[11]中国蚕豆的遗传育种. 余兆海. 1993
[12]小麦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小麦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王黎明,陈传印,游红涛,王洪刚. 2008
[13]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阎世江,张建军,张继宁,刘洁. 2013
[14]HVI900系统在棉花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胡廷馨,顾立美. 1989
[15]棉花腺体性状基因的遗传与克隆研究进展. 董承光,王娟,肖光顺,李保成. 2010
[16]香型水稻的遗传和育种现状. 郑家团,杨德卫,董炼飞,游晴如,郑轶,涂诗航,周鹏. 2012
[17]西瓜单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邓云,孙德玺,徐小军,安国林,马如海,李卫华. 2009
[18]百日草雄性不育两用系AB201遗传研究及性状比较. 赵淑艳,沈向群,王平,王志刚,臧淑珍. 2007
[19]利用种质筛选与诱发突变获得小麦高无机磷含量变异体. 赵林姝,刘录祥,郭会君,赵世荣,杨宋蕊. 2005
[20]基因定位与育种设计. 王建康,李慧慧,张鲁燕,孟磊.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大麦品种籽粒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罗平;杨晓梦;普晓英;李霞;杨丽娥;杨砚斌;杨加珍;曾亚文
关键词:大麦籽粒;皮裸;籽粒颜色;棱形;营养成分
-
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致远;王凯博;陈思霖;赵碧;申时全
关键词:茶;天然产物;缓解;痤疮
-
大麦马铃薯间作模式对大麦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赵塔;杨丽娥;杨晓梦;普晓英;李霞;官秀娇;杨砚斌;杨加珍;和习琼;曾亚文
关键词:间作;大麦;抗氧化酶;棱型;用途类型;分蘖期
-
茶叶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影响脂质代谢
作者:杨恺清;王凯博;陈思霖;赵碧;申时全
关键词:茶;活性成分;肠道菌群;脂质代谢;肥胖
-
阳春砂与草果叶片解剖结构分析
作者:杨加珍;徐鹤萌;陈佳;何伟;曾亚文
关键词: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叶片解剖结构
-
推动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作者:申时全
关键词: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功能食品作物产业技术创新简介
作者:曾亚文;杨晓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