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兰英
作者: 李兰英;罗凡;张冬川;尧渝;高远;龚雪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复壮;栽培技术;四川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01 期
页码: 61-64
摘要: 文章在实地考察、调查四川省部分低产低效茶园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建园基础差、茶树老化、茶园管理不善、茶树品种更新滞后等是造成四川省茶园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可通过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树改造、养树护蓬、土壤改良、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复壮茶树树势、提高茶园产量及品质,促进茶园生产提质增效.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盆周高山茶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忠林. 1994
[2]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评价. 李文贞,陈天青,黄芳,熊仕俊,何觉民,张立异. 2014
[3]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来自滇川黔地区的经验. 吕星,林凌,夏圆. 2001
[4]浅析四川省农业推广现状及创新模式. . 2016
[5]四川观赏用山茶资源及景观应用研究. 鲜小林,秦帆,万斌. 2012
[6]四川省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陈向东,董建新,梁洪波,杨永发,雷强,吴纯奎,伍仁军,李霞,覃克炳,张隆伟,吴元华,周翔,王正旭. 2010
[7]四川省"九五"杂交水稻育种和攻关协作的回顾与展望. . 2001
[8]不同类型茶园昆虫和蜘蛛的总群落排序及分类. 钟金,毛建辉,陈宇,王胜华. 2014
[9]山东花生品种在四川适应性研究初报. 岳福良,张相琼,周宏俊,彭光伟,范碧华. 2003
[10]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1993
[11]四川高梁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评价利用研究. 杨乾华,曾富言,丁国祥,刘大荣. 1994
[12]四川省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菌系及分布研究. 姚革,彭化贤. 1990
[13]冬青稞新品种(系)性状调查及筛选. 强巴洛珠. 2019
[14]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蒋光藻,谭向红,倪健英. 1990
[15]影响四川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土壤障碍因子研究 1.四川植棉土壤肥力特性背景. 唐时嘉,罗有芳,张建辉,胡尚钦. 1991
[16]未来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陈超,陈超,庞艳梅,潘学标,韦潇宇. 2013
[17]试论冬水田的综合立体开发. 谷义成. 1988
[18]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沈丽,刘泰国,唐俊华,姬红丽,彭云良. 2010
[1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优化模型. 何明,高君川,何忠全,何树林,毛建辉,陈孝恩. 1990
[20]苦丁茶病虫害发生趋势初探. 蒋光藻.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光调控在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成;黄藩;王高熙;黄颖博;葛诗蓓;罗凡
关键词:光调控;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光照萎凋;品质化学
-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作者:刘东娜;罗凡;李兰英;高万君;梁星;尧渝
关键词:幼龄茶园;茶园管理;茶树栽培
-
抗黄曲霉侵染与产毒的花生品种筛选
作者:沈文凤;王明清;于丽娜;宋昱;高远;迟晓元;杨珍;江晨;毕洁;王希平
关键词:花生;品种筛选;黄曲霉;黄曲霉毒素;侵染抗性
-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
作者:李进;王志伟;王秀贞;孙昊杰;苑广迪;高远;祁伟杰;王传堂;姜春姣
关键词:花生油;炸薯条;感官评定;油酸含量;高油酸花生油;中油酸花生油
-
养殖模式对中华鳖氨基酸价值的影响
作者:王芬;陈祝;宋光同;徐笑娜;周翔;季索菲;侯冠军;朱成骏;方国侠;苏友风;李端;董振兴;高远;汪美;蒋业林
关键词:养殖模式;中华鳖;氨基酸;胶原蛋白
-
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作者:黄藩;张翔;王迎春;罗凡;胥亚琼;王高熙
关键词:扁形绿茶;苦涩味;杀青;足火;正交试验
-
饲粮能氮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氮代谢的影响
作者:高远;张晓音;熊展博;张仕琦;卜莹;李可馨;郑楠;王加启;赵圣国
关键词:能氮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氮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