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低产低效茶园改造与复壮技术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兰英

作者: 李兰英;罗凡;张冬川;尧渝;高远;龚雪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复壮;栽培技术;四川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23 年 45 卷 001 期

页码: 61-64

摘要: 文章在实地考察、调查四川省部分低产低效茶园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建园基础差、茶树老化、茶园管理不善、茶树品种更新滞后等是造成四川省茶园低产低效的主要原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可通过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茶树改造、养树护蓬、土壤改良、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复壮茶树树势、提高茶园产量及品质,促进茶园生产提质增效.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盆周高山茶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李忠林. 1994

[2]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评价. 李文贞,陈天青,黄芳,熊仕俊,何觉民,张立异. 2014

[3]参与式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来自滇川黔地区的经验. 吕星,林凌,夏圆. 2001

[4]浅析四川省农业推广现状及创新模式. . 2016

[5]四川观赏用山茶资源及景观应用研究. 鲜小林,秦帆,万斌. 2012

[6]四川省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分析. 陈向东,董建新,梁洪波,杨永发,雷强,吴纯奎,伍仁军,李霞,覃克炳,张隆伟,吴元华,周翔,王正旭. 2010

[7]四川省"九五"杂交水稻育种和攻关协作的回顾与展望. . 2001

[8]不同类型茶园昆虫和蜘蛛的总群落排序及分类. 钟金,毛建辉,陈宇,王胜华. 2014

[9]山东花生品种在四川适应性研究初报. 岳福良,张相琼,周宏俊,彭光伟,范碧华. 2003

[10]四川小麦条锈菌对小麦品种(系)毒力频率测定. 杨家秀,刘正德,黄光明,李云鹤. 1993

[11]四川高梁品种资源的收集整理及评价利用研究. 杨乾华,曾富言,丁国祥,刘大荣. 1994

[12]四川省细菌性青枯病病原菌菌系及分布研究. 姚革,彭化贤. 1990

[13]冬青稞新品种(系)性状调查及筛选. 强巴洛珠. 2019

[14]农田鼠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蒋光藻,谭向红,倪健英. 1990

[15]影响四川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土壤障碍因子研究 1.四川植棉土壤肥力特性背景. 唐时嘉,罗有芳,张建辉,胡尚钦. 1991

[16]未来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 陈超,陈超,庞艳梅,潘学标,韦潇宇. 2013

[17]试论冬水田的综合立体开发. 谷义成. 1988

[18]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沈丽,刘泰国,唐俊华,姬红丽,彭云良. 2010

[19]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优化模型. 何明,高君川,何忠全,何树林,毛建辉,陈孝恩. 1990

[20]苦丁茶病虫害发生趋势初探. 蒋光藻.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