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成分及香气类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鑫宇

作者: 陈鑫宇;李博洋;谢关华;张珍珍;吕逸凡;许勇泉;陈佳;金丹;洪鹏;龙丹;汪洁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红袍;浸提条件;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挥发性成分;香气类型

期刊名称: 饮料工业

ISSN: 1007-7871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9

摘要: 为探究不同浸提条件对大红袍茶汤挥发性风味成分含量及其呈香类型的异同点,本实验以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浸提次数设计正交方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茶汤的香气品质及类型。GC-MS数据表明,9种方案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8种共有成分,分别为反,反-2,4-庚二烯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4-丁-3-烯-2-酮、水杨酸甲酯、吲哚,主要表现焙香、花果香和清香。主成分分析显示,吲哚、己酸叶醇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对茶汤香气的贡献较大,呈特征花果香,并建立香气评价模型为Y=0.4061Y1+0.1112Y2+0.1389Y3,9号方案香气评分最高。综合感官评分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9号方案各为一类,分别属甜香、果香型,1、5号方案为一类,口感柔和,属于焙香、花果香型。2、4、6、7、8号方案归为一大类,4、7号方案可丰富茶底清香,2、6、8号方案可补充果香,且带青草气。综上,不同浸提方案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及呈香类型有明显差异,可通过二、三道茶汤实现茶底香气定向补充,为工业化生产节约成本,为丰富茶底香气提供了风味分析数据和理论参考。

分类号: TS275.2

  • 相关文献

[1]冷磨橙皮油生产工艺中离心废水与精油的挥发性物质差异分析. 张群琳,李贵节,程玉娇,何雅静,ROUSEFF R L,谷利伟,吴厚玖,孙志高. 2019

[2]营口市大石桥周家镇大红袍李子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姜永峰,郝义,陈伟,何忠民. 2021

[3]我的柑桔情缘. 张进仁. 2013

[4]红绣球荔枝引种试验初报. 张惠云,高贤玉,左艳秀,张发明,张翠仙,尼章光,彭忠良,罗心平. 2016

[5]几种保果剂对大红袍荔枝保果效应的比较. 张惠云,魏团仁,高贤玉,李宏,张晓芳,罗心平. 2011

[6]基于感官审评方法评价红袍11的茶类适制性. 陈志辉,游小妹,孔祥瑞,陈常颂. 2023

[7]不同浸提条件对包膜控/缓释肥水中溶出率的影响. 杜建军,王新爱,廖宗文,田吉林,陈静虹. 2005

[8]Mehlich 3浸提土壤养分的影响因素研究. 杨建豪,张育维,傅国海,钟永红,杜森,高祥照,张丽娟,汪洪. 2023

[9]浸提条件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影响. 李亚林,练金山,任凤玲,孙楠,徐明岗. 2022

[10]菌株H41-38中星形孢菌素浸提条件优化. 蒲小明,林壁润,沈会芳. 2010

[11]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芝麻油和芝麻香精的挥发性成分. 秦早,杨冉,高桂园,黄纪念,陈晓岚,屈凌波. 2012

[12]微波干燥对芝麻品质特性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宋国辉,王静博,黄纪念,赵福利. 2016

[13]红外干燥对芝麻品质的影响. 张丽霞,张勋,孙佳佳,黄纪念. 2015

[14]焙炒时间对芝麻油风味及芝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赵赛茹,张丽霞,黄纪念,芦鑫,艾志录. 2016

[15]4类干制食用菌风味成分的GC-MS分析. 刘璐,乔宇,廖李,高虹,史德芳,薛淑静,李露,段秀辉,程薇. 2014

[16]不同芥菜的滋味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罗耀华,刘晓鸣,李月,江玉琴,罗凤莲. 2018

[17]焦盐辣椒粉加工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熊学斌,夏延斌,张晓,邓后勤. 2012

[18]鲢鱼体内挥发性成分测定及其产生机理初探. 杨玉平,熊光权,程薇,王易芬,李小定,廖涛,乔宇,耿胜荣,李新,林若泰,吴文锦. 2010

[19]不同干制工艺对野山椒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熊学斌,夏延斌,邓后勤,吴灿. 2012

[20]冷冻干燥温度对荠菜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丽,刘腾飞,薛妍君,杨代凤,董明辉,汝骅,郁志芳.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