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磷吸收与平衡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丽华
作者: 吕丽华;张经廷;董志强;姚艳荣;梁双波;贾秀领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磷;盈余(亏)量;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吸氮(磷)量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5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181-1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40 kg/hm2即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氮量,限水和适水下施氮量分别为218.7,243.5 kg/hm2才能保证氮素盈余量为零。小麦和玉米全年施磷量75~150 kg/hm2可达到较高的地上部总吸磷量,但限水和适水下施磷量分别为49.4,69.9 kg/hm2才能保证磷素盈余量为零。冬小麦对氮和磷的生产效率低于夏玉米,限水和适水下百千克籽粒吸氮量小麦分别为2.4,2.3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42倍;百千克籽粒吸磷量小麦均为0.61 kg,平均为夏玉米的1.23倍。当限水和适水下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达0.102%和0.097%、全磷含量分别达0.213%和0.209%时土壤即可保持养分盈余量为零。土壤水分含量较高使植株对氮磷的吸收量也较高,但百千克籽粒吸氮(磷)量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华北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218.7~243.5 kg/hm2、施磷量49.4~69.9 kg/hm2可实现氮磷盈余量为零。
分类号: S512.1`S513
- 相关文献
[1]放牧对高寒草甸优势植物和土壤氮磷含量的影响. 贾婷婷,袁晓霞,赵洪,杨玉婷,罗开嘉,郭正刚. 2013
[2]马铃薯“3414”施肥的效果. 张熙,石金芝,石乔龙. 2009
[3]土壤养分供应水平及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志雄,冯勇,胡达古拉,苏二虎,赵瑞霞,张来厚,孙峰成. 2009
[4]臭氧氧化-苦草深度处理猪场废水对无机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初探. 王俊力,陈桂发,刘福兴,宋祥甫,邹国燕. 2016
[5]氮磷钾对杂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张学友,金丽华,陈柏森,韩娟,冒宇翔. 2003
[6]内蒙古自治区黄灌区啤酒大麦蒙啤麦一号氮、磷、钾肥料及密度效应研究. 刘志萍,张凤英,史有国,杨文跃,包海柱. 2009
[7]豆科和非固氮植物氮磷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彭昀月,彭慧元,韩文轩. 2017
[8]氮磷钾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何天久,李其义,吴巧玉,吕树明,雷尊国,夏锦慧. 2014
[9]早熟黄瓜优化施肥数学模型研究. 彭志良,赵泽英,王海,李裕荣,李莉婕,胡明文. 2007
[10]氮磷钾配施对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1产量的影响. 陈林,朱青,陈正刚,李剑. 2009
[11]夏秋反季节莴苣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探. 刘毅,李桂莲,文林宏,王天文,钱晓刚. 2006
[12]马铃薯“大西洋”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营养特征研究. 夏锦慧. 2009
[13]夏秋反季节花椰菜营养吸收规律探讨. 邓禄军,王天文,李桂莲,文林宏,钱晓刚. 2006
[14]施磷量对旱地小麦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王荣辉,王朝辉,李生秀,王西娜,李华. 2011
[15]不同的氮磷和密度对红小豆伤流量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崔洪秋,祁倩倩,鲁巍,罗奥,姜玉美,张玉先. 2010
[16]白花前胡不同生育期植株大中量元素含量的变化. 赵欢,李剑,魏善元,杨仁德,杜慕云,陈旭. 2016
[17]花溪辣椒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赵明镜,陈丹萍,尹华,李剑,范成武. 2007
[18]贵州茶园土壤氮、磷流失的危害及其防控. 胡伊然,周雪,莫雪,刘慧龙,易维洁,张钦. 2015
[19]高密度直播油菜氮磷钾肥推荐用量及影响因素. 余常兵,胡小加,李银水,廖星,张树杰,和晖,程雨贵,张宗急. 2013
[20]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的去除机理初探. 王岩,王建国,李伟,薄录吉,杨林章.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小麦面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
作者:姚海坡;姚艳荣;班进福;张经廷;韩江伟;吕丽华;董志强;贾秀领
关键词:施氮量;优质小麦;面粉品质;淀粉糊化特性;面条评分
-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作者:崔永增;韩江伟;姚海坡;姚艳荣;吕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小麦;有机肥;氮素积累;氮素运转
-
母牛发情期间躯体不同部位温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作者:修豪宇;李迎军;原开敏;汪超;杨书含;吕丽华;王栋
关键词:母牛;不同部位体温;发情
-
聚糠萘合剂和乙矮合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作者:孙通;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常旭虹;董志强;赵广才
关键词:聚糠萘合剂;乙矮合剂;小麦;产量;抗倒伏;品质
-
乙矮合剂对酿造高粱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任梁;房孟颖;武志海;董学瑞;卢霖;闫鹏;董志强
关键词:乙矮合剂;高粱;喷施时期;喷施剂量;抗倒伏能力;产量
-
河北山前平原夏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作者: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关键词:夏玉米;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
不同大理石花纹等级牛肉的质构特性与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孟文翔;游伟;路一航;任永平;姜富贵;成海建;谢良佳;杨北京;宋恩亮;吕丽华
关键词:肉品质;大理石花纹;脂肪酸;氨基酸;营养成分;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