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落粒基因SH8的精细定位与克隆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穆穆

作者: 王穆穆;何艳芳;郑永胜;王晖;王丽媛;王东建;张晗;李汝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落粒性;离层;基因克隆;SH8基因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22 年 48 卷 008 期

页码: 1948-195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落粒性是水稻的重要性状之一,是野生稻种子传播和后代繁衍的重要保障,但是容易落粒在栽培稻的生产中会造成产量损失.目前,在水稻中已经克隆了一些落粒相关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并不能解释水稻落粒的全部表型变异.本研究从白谷(Pei-kuh)和普通野生稻(W1944)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中选取落粒性强且不含有SH4基因的材料E6-5,与Pei-kuh进行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将以前检测到位于8号染色体的落粒QTL精细定位于26.4 kb的区间内,并把该位点的落粒基因命名为SHATTERING8(SH8).该区段共有4个编码基因,Pei-kuh和E6-5的测序比对发现LOC_Os08g41950基因在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差异,同时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离层部位表达,因此我们把LOC_Os08g41950作为SH8的目标候选基因.为了验证LOC_Os08g41950是否参与水稻落粒的调控,我们利用来自E6-5的LOC_Os08g41950编码序列构建了过表达载体并遗传转化Pei-huh.落粒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与Pei-huh相比,转基因植株的落粒性明显增强,不仅种子脱落所需的拉力值显著降低,而且还具有更光滑的离层断裂面.本研究有助于促进水稻驯化和水稻落粒调控机制的研究.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普通野生稻凝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亦菲,郝峥嵘. 2000

[2]普通野生稻耐冷性研究进展. 李小湘,潘孝武,刘文强. 2017

[3]一种测定龙眼果柄离层纤维素酶活性的方法. 杨子琴,李建国,王惠聪,黄旭明. 2012

[4]抗裂荚箭筈豌豆荚果发育动态及其腹缝线结构. 董德珂,韩云华,李东华,王彦荣,刘志鹏. 2017

[5]干旱胁迫下木薯叶片和离层内源乙烯含量变化. 王淦,刘恩世,于晓玲,廖文彬,彭明. 2012

[6]水稻脱粒性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继恩,邱东峰,张再君. 2017

[7]水稻落粒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宋颖娉,宋立明. 2015

[8]禾本科牧草种子的落粒性. 范树高,王彦荣,张妙青,刘文献,谢文刚. 2013

[9]牧草种子生产中落粒性的影响因素与防控技术. 成苗苗,张美艳,蔡明,黄梅芬,钟声. 2014

[10]适宜机械化栽培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穆麒麟,游艾青,王松,田小海. 2021

[11]垂穗披碱草落粒性评价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赵永强,张俊超,赵旭红,张宗瑜,张建全,王彦荣,谢文刚. 2017

[12]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朱文银,杨德卫,林静,赵凌,张亚东,朱镇,陈涛,王才林. 2008

[13]江苏省扬中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杨杰,仲维功,陈志德,王军,汤陵华,闵思桂. 2007

[14]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落粒性基因qSH1突变体及突变特征分析. 盛夏冰,汪雪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 2019

[15]贵州禾落粒性基因qSH1调控区SNP分析. 杨奕,马继琼,孙一丁,许明辉. 2021

[16]贵州高原粳稻与矮秆籼稻杂交后代落粒性遗传分析. 陈文强,沈福成. 1991

[17]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向降低水稻落粒性. 盛夏冰,谭炎宁,孙志忠,余东,汪雪峰,袁贵龙,袁定阳,段美娟. 2018

[18]禾本科植物落粒机理研究进展. 谢文刚,万依阳,张宗瑜,张俊超. 2021

[19]江苏省和东北地区杂草稻落粒性基因的序列分析. 王军,徐详,杨杰,王芳权,范方军. 2014

[20]广东雷州杂草稻sh4和qSH1基因的功能SNP位点序列分析. 夏启玉,曹扬,孔华,李美英,张丽丽,贺萍萍,张雨良,郭安平.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