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条锈、抗穗发芽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 tauschii783的SSR标记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俊

作者: 魏会廷;杨武云;彭正松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节节麦;条锈病;穗发芽;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05 年 3 卷 06 期

页码: 58-6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是由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具有高抗条锈和高抗穗发芽等优良特性。本文选用小麦A、B、D染色体组的91对SSR引物将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1对引物中有88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88对引物中除3对引物外,86对引物(96.59%)均能揭示出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之间的差异。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育成小麦品种遗传差异很大,是丰富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优异基因源;利用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构建SSR标记群体,可有效标记双亲优良基因。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利用SSR标记分析“川麦42”和“川麦43”的遗传差异. 李俊,杨武云,彭正松,杨烈. 2006

[2]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与黑麦的可杂交性研究. 李俊,胡晓蓉. 2007

[3]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的鉴定和利用. 王世红,周宽基,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张俊儒. 2006

[4]“川麦38”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胡晓蓉,陈华华,万洪深,廖杰,曾云超,杨玉敏,李俊,彭正松,杨武云. 2007

[5]分子标记所揭示的人工合成小麦与推广品种杂交后代中出现的新变异. 魏会廷,彭正松,卢宝荣,杨武云. 2006

[6]川麦42遗传背景中人工合成小麦导入位点的SSR标记检测. 魏会廷,李俊,杨玉敏,曾云超,彭正松,杨武云. 2007

[7]人工合成小麦的颖壳硬度和穗发芽抗性关系研究. 赵远玲,孙连发,陈立君,杨淑萍. 2008

[8]人工合成小麦和地方品种穗发芽抗性育种利用效率. 刘泽厚,王琴,叶美金,万洪深,杨宁,杨漫宇,杨武云,李俊. 2024

[9]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李洪杰,王晓鸣,陈怀谷,徐世昌,刘太国. 2013

[10]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Decoy1/Aegilops tauschii510抗条锈性状 …. 颜济. 1999

[11]源于节节麦的高抗条锈小麦新材料的醇溶蛋白带谱分析. 陆春明,卢宝荣,王宇,胡晓蓉,余毅,张顒. 2003

[12]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李俊,廖杰,曾云超,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3]节节麦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李俊,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2007

[14]节节麦DNA指纹关系所揭示的古代中国与西方农业技术交流. 李俊,彭正松,卢宝荣,赵志军,杨武云. 2008

[15]断穗小麦和节节麦黏壳、断穗基因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 周国雁,隆文杰,雷涌涛,蔡青,伍少云. 2015

[16]微卫星DNA标记的研究与应用. 蒋秀全. 2009

[17]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和红罗非鱼O.sp.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杜博,符云,童馨,郭奕惠,叶卫. 2012

[18]安徽省草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汪焕,江河,段国庆,周华兴,胡玉婷,凌俊,潘庭双,陈小雷. 2020

[19]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及其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李莉好,喻达辉,黄桂菊,叶卫,杜博,符云,童馨,郭奕惠. 2008

[20]微卫星DNA技术评估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侯冠彧,周汉林,王东劲.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