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枣致腐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抑制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赵丹丹
作者: 赵丹丹;王云;付晓萍;唐卿雁;李凌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台湾青枣;致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方法;抑制;贮藏保鲜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6 年 29 卷 02 期
页码: 379-3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对台湾青枣(Zizyphus mauritiana Lam.)致腐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研究导致青枣腐败的微生物种类及其抑制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到6株细菌和24株霉菌,经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霉菌属于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和嘴突脐孢(Exserohilum rostratum),其中链铬孢属是优势菌群。采用紫外照射、山梨酸钾-植酸混合液浸泡、55℃热水浸果处理、低温(4℃)贮藏、常温(25℃)贮藏等方法对青枣致腐微生物进行抑制,表明紫外照射对青枣贮藏效果不明显,山梨酸钾-植酸混合溶液浸泡对青枣感官性状产生不利影响,55℃热水浸果处理能延长贮藏期,但会造成一定的缩水现象。低温处理能较好的延长青枣的贮藏期,且未对其感官性状和风味产生显著影响。
分类号: S436.65
- 相关文献
[1]不同浓度蜂蜡涂膜剂对台湾青枣保鲜效果的影响. 赵凯,曹雪丹,朱水星. 2011
[2]2015年内蒙古地区库蠓种类鉴定. 张胜男,李华春,朱建波,李楠,韩明浩,吴树清,常建华. 2017
[3]我国植物线虫病害发生趋势及控制对策. . 2002
[4]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鲚属鱼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孙超,刘洪波,姜涛,杨健. 2013
[5]一株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小牛蜱的致病力研究. 任巧云,关贵全,李有全,马米玲,刘爱红,刘军龙,牛庆丽,罗建勋,殷宏. 2009
[6]病原性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谢鹏,唐梦君,卜柱. 2015
[7]一株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微小牛蜱的致病力试验. 任巧云,关贵全,李有全,马米玲,刘爱红,刘军龙,牛庆丽,罗建勋,殷宏. 2011
[8]绦虫种的分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范彦雷,娄忠子,李立,闫鸿斌,贾万忠. 2014
[9]台湾青枣'脆蜜''高朗1号'在河西走廊非耕地日光温室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李宽莹,王玮,张坤,丁海,杨芳芳,徐兴有,杨怀峰. 2021
[10]台湾青枣“蜜枣”在漳州的引种试验初报. 卢新坤,林旗华,庄文彬. 2012
[11]镁肥对台湾青枣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吕玉兰,黄家雄,王跃全. 2010
[12]剑麻提取液对台湾青枣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 张鲁斌,常金梅,詹儒林,吴晓燕. 2015
[13]云南干热河谷区台湾青枣-芝麻间作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苏银玲,孔维喜,赵琼玲,吕维梧,杨子祥. 2020
[14]粤西地区台湾青枣果园的现状及其更新改造措施. 李端奇,左雪冬. 2012
[15]应用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台湾青枣引种适宜区的选择. 孙浩元,续九如,王玉柱,杨丽. 2006
[16]干热河谷区台湾青枣主要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 杨子祥,沙毓沧,何璐,马开华,张德,瞿文林,段曰汤. 2011
[17]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品种抗冷性研究. 胡伟娟,李红,续九如,李颖岳. 2006
[18]镁肥对台湾青枣叶片光合色素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吕玉兰. 2006
[19]北京地区棚栽台湾青枣截干后生长性状研究. 胡伟娟,周连第,续九如,李颖岳. 2006
[20]绿肥覆盖对改善台湾青枣园微环境的效果初报. 俞艳春,文定良,罗心平.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智慧农业技术在蔬菜大棚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作者:安永娥;王云;安雪雪;王明钦;桑毅媛;李天华;何青海;汪敏;闫妮
关键词:智慧农业技术;蔬菜大棚;环境监测;环境调控
-
靶向TLR4的口服寡核苷酸药物BZL-sRNA-20可有效缓解小鼠急性肺损伤
作者:赵丹丹;秦宇豪;刘佳齐;汤克功;鲁帅尧;刘子睿;林烨暄;张聪;黄凤鸣;常佳慧;李昌;田明尧;马一鸣;李晓芸;周丛照;李霄;彭小忠;金宁一;蒋澄宇
关键词:寡核苷酸药物;中草药;ARDS/ALI;SARS-CoV-2
-
不同叶色茶树品种原料对四川黑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熊元元;张厅;刘晓;马伟伟;唐晓波;王小萍;王云;李春华
关键词:四川黑茶;茶树品种;加工;品质;香气
-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作者:李凌飞;付晓萍;白忠彬;赵丹丹
关键词:新农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
基于稳定同位素与矿质元素的普洱生茶产地溯源研究
作者:王宇童;唐卿雁;邵金良;林奇;杜丽娟
关键词:普洱茶;同位素;矿质元素;产地溯源
-
不同闷黄工艺对蒙顶黄芽风味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厅;刘晓;熊元元;唐晓波;王小萍;马泽强;刘飞;李春华;王云
关键词:蒙顶黄芽;快速闷黄;加工工艺;风味品质;香气成分
-
茶树叶型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王小萍;王云;熊元元;刘晓;李明红;张厅;赖谦;李春华
关键词:茶树;SNP标记;叶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