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份干辣椒挥发性风味品质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创创

作者: 杨创创;何建文;张正海;于海龙;冯锡刚;曹亚从;王立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辣椒;HS-SPME;GC-MS;挥发性风味物质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46

年卷期: 2023 年 010 期

页码: 37-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明确不同地区优质干辣椒的风味差异物质,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检测13份干辣椒的挥发性代谢物。结果显示,柠檬烯、香橙烯、乙酸乙酯是多数干辣椒的主要优良挥发性物质。贵州黄杨小米辣的挥发性代谢物不同于其他材料,主要成分是β-罗勒烯。贵州种植的辣椒整体比非贵州种植的辣椒优良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更高,供试材料中贵州子弹头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最高,品质最优。

分类号: TS264%O657.63

  • 相关文献

[1]豆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 乔鑫,付雯,乔宇,黄红霞,康旭,汪超,李冬生. 2011

[2]同时蒸馏萃取、溶剂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分析甜面酱的挥发性成分. 孟鸳,乔宇,康旭,李冬生,黄红霞. 2011

[3]野生酵母和商品酵母发酵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刘峻溪,姜凯凯,韩爱芹,李蕊蕊,赵新节,孙玉霞,王世平. 2016

[4]不同蛋黄组分对蛋黄风味的影响. 冯月超,刘美玉,任发政,石波. 2006

[5]复合香辛料在不同粉碎和浸提工艺下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分析. 谭春梅,梅源,陈龙,杨洪浪,刘达玉. 2023

[6]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表征腐生葡萄球菌MF B8对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罗格格,杨明柳,王浩,谢宁宁,郑海波,周迎芹. 2025

[7]辣椒于地标区与非地标区种植的挥发性化合物差异分析. 陈菊,王雪雅,杜雄,徐玉,孙小静,何建文,蓬桂华. 2023

[8]GC-MS方法检测辣椒中丁硫克百威及代谢产物的残留. 刘新刚,董丰收,郑玮,郑永权. 2008

[9]响应面分析法优化HS-SPME萃取黄豆酱挥发性成分工艺研究. 乔鑫,黄红霞,乔宇,康旭,李冬生. 2010

[10]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 吕海鹏,钟秋生,王力,林智. 2009

[11]绿茶香气HS-SPME提取方法研究.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王志岚. 2009

[12]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酱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工艺. 王强,邓泽元,范亚苇,胡蒋宁,刘蓉,李静,赵丽萍,杜金平. 2010

[13]花生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林茂,吕建伟,马天进,胡腾文,李正强,郑炯,阚健全. 2013

[14]腊牛肝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分析. 徐欢,郑娅,余群力,林梁,曹晖,韩明山. 2019

[15]调理脆肉鲩鱼片冷藏过程风味成分变化. 林婉玲,丁莫,李来好,王锦旭,翟红蕾,杨贤庆,吴燕燕,郝淑贤,黄卉. 2018

[16]恩施鲊广椒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雷炎,马佳佳,雷敏,赵楠,郭壮,张振东,赵慧君. 2019

[17]基于厌氧环境的低盐雪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刘大群,张程程. 2018

[18]含有不同诱食剂的猫粮的挥发成分对猫适口性的影响. 刘策,林振国,徐振华,范廷,陈雪梅,孙海涛. 2020

[19]食用菌风味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研究进展. 李润,杨焱,刘晓风,陈万超,李文. 2020

[20]不同干燥方式对热反应鸡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朱萌,王军,郭宇明,王德鹏,汪兰,李新,丁安子.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