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中耐旱种质的鉴定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席章营

作者: 席章营;谢传晓;张世煌;李新海;李明顺;郝转芳;张德贵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回交导入;耐旱,雌雄开花间隔(ASI);遗传背景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09 年 14 卷 03 期

页码: 27-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发掘玉米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可以对现有玉米自交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掖478和齐319为受体与34个供体自交系构建的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雌雄开花间隔(ASI)天数和群体结实株数百分率进行耐旱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的BC2F2群体内,有50%以上的单株不能正常散粉吐丝,绝大多数结实较好的单株的ASI小于或等于6 d;2)有些供体自交系对缺水环境敏感,但在其回交后代群体中出现了耐旱植株,表明这些供体带有耐旱有利基因;这种潜在耐旱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同时与特定组合有关;3)对不耐旱受体自交系进行耐旱性改良的效果较好,对耐旱的受体自交系继续进行耐旱性改良则比较困难,但仍可以筛选到耐旱性更强的后代材料。研究表明,通过大规模回交导入并对后代进行严格的表型鉴定和筛选,是发掘种质中耐旱基因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地提高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的耐旱性。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 李争光,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曹连莆,王仙,邵红雨,韩登旭,李召锋. 2010

[2]玉米o2和o16突变BC_5F_2近等基因系的选育与遗传背景. 王伟,杨文鹏,王明春. 2014

[3]不同遗传背景甜糯双隐性玉米种质的SSR鉴定. 宋俏姮,孔亮亮,刘俊峰,杨跃华,张垚,高必军. 2020

[4]雄性不育制种京科968的遗传背景及其表型分析. 宋伟,赵久然,邢锦丰,张如养,苏爱国,易红梅,田红丽,王继东,王向鹏,石子. 2017

[5]从品种性状及遗传背景看全国玉米杂交种推广. 杨国航,孙世贤,张春原,赵久然,王卫红. 2006

[6]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群体进行水稻耐盐碱鉴定与筛选. 孟丽君,林秀云,崔彦茹,陈凯,孙勇,朱苓华,徐建龙,黎志康. 2010

[7]利用籼稻资源中的“隐蔽有利基因”提高粳稻苗期耐冷性. 张帆,郝宪彬,高用明,华泽田,马秀芳,陈温福,徐正进,朱苓华,黎志康. 2007

[8]从回交导入群体中筛选耐盐和抗旱水稻植株. 李宏,崔彦茹,陈凯,周少川,徐建龙,黎志康. 2010

[9]回交导入后代水稻种质有利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研究. 徐建龙,高用明,傅彬英,黎志康. 2005

[10]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群体进行粳稻优良恢复系抗旱性改良与QTL定位. 王利锋,郝宪彬,何云霞,华泽田,高用明,黎志康. 2007

[11]遗传背景及活性炭对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刘凡,莫东发,姚磊,张月云,张凤兰,曹鸣庆. 2001

[12]镉胁迫下敏感水稻突变体的抗氧化应答. 林冬,朱诚,胡国成,孙宗修. 2004

[13]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讲座(4) 杂交育种. 汤圣祥,闵绍楷. 1997

[14]基于RAD测序的枸杞种质研究. 张得芳,夏涛,党少飞,樊光辉,王占林. 2018

[15]辐射诱变对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后代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改良. 董丽杰,李盛有,王雅珍,宋书宏,王文斌,曹永强. 2018

[16]遗传背景对小麦T型杂种种子活力的影响. 李有春,刘仲齐. 1995

[17]超早熟芽豆新品种黑科77号的选育及应用. 韩德志,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闫晓飞,贾鸿昌. 2021

[18]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2020

[19]IaaM基因对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及衣分的影响. 王士杰,赵红霞,朱继杰,和剑涵,李妙,王国印,贾晓昀. 2019

[20]不同条件下牙鲆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比较. 宋立民,李明泽,李仰真,马林,吴会民,刘义,李楠.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