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别寄主综合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欣芳

作者: 刘欣芳;马骏;李明;王延波;王大为;姜敏

作者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单叶病斑面积;抗性评价

期刊名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700

年卷期: 2014 年 45 卷 03 期

页码: 335-3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14份含有Ht1、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3套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别寄主为材料,采用SNP基因芯片方法检测每套鉴别寄主的遗传背景相似度,用1,2,3,N号小种混合菌作为接种物,通过单叶病斑面积的发展速率评价含有Ht1、Ht2、Ht3和HtN基因的鉴别寄主综合抗性。结果表明:A619和OH43两套近等基因系内部遗传背景相似度最高,平均为98.86%和98.40%;B37近等基因系内部遗传背景相似度相对较低,平均为94.77%。接种后含有Ht2、Ht3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综合抗性最好,病斑发展速率为0.01~0.032,而CK和含Ht1、HtN基因的鉴别寄主抗性较差,病斑发展速率为0.112~0.216,推断这些鉴别寄主的抗病性差别是由抗性基因控制的。

分类号: S435.131

  • 相关文献

[1]18.7%嘧菌酯·丙环唑悬乳剂对春玉米大斑病防治. 王广祥,王义生,王喜军,陈立军,陈佳星,王开旭,逯忠斌. 2013

[2]玉米大斑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马骏,朱迎春,王延波,姜敏,刘欣芳,李明,张庆芳. 2014

[3]基于SALF-seq的玉米抗大斑病基因QTL分析. 马骏,刘欣芳,齐欣,弓雪,李明,姜敏. 2018

[4]极早熟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鉴定与评价. 张崎峰. 2020

[5]糯玉米鲜穗产量与玉米大斑病病情指数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杨俊伟,王建军,邵林生,李彦良,赵变平,贾鑫,罗绮,杨海鹏,王富荣. 2018

[6]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杨静民,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2019

[7]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其产量的影响. 常玉明,张正坤,赵宇,刘宝权,李启云,陈光. 2021

[8]鲜食玉米大斑病经济阈值及品种抗性分级标准.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陈伟,卢学松,杨秀娟. 2021

[9]吉林省玉米大斑病发生防控现状与展望. 张庆贺,孟玲敏,张伟,陈立玲,吴宏斌,高月波,苏前富. 2020

[10]复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研究. 范文忠,张晓翔,王永志,孙达,吕雪. 2020

[11]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抗大斑病种质资源的筛选. 浦子钢,杨克军,李德新,林志伟,孙冬梅,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迟莉. 2010

[12]不同时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宫帅,翟广谦,张中东,郭正宇. 2016

[13]18%吡唑醚菌酯FS包衣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14]玉米抗大斑病育种研究现状. 浦子钢. 2010

[15]玉米大斑病感、抗近等基因系SNP基因芯片分析. 马骏,王延波,刘欣芳,李明,弓雪,齐欣,姜敏. 2014

[16]飞机喷药防治玉米大斑病效果初步探索. 张振铎,孟昭金,潘巨文. 2014

[17]玉米大斑病的研究进展. 王慧慧,张文忠,芦明,连培红,申海斌. 2016

[18]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 2000

[19]钙调素拮抗剂及钙螯合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 高志强,程增书. 1993

[20]黑龙江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变异研究. 李春霞,苏俊,龚士琛,宋锡章,闫淑琴,李国良,扈光辉,王明泉.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