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离体春梢萎凋失水规律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宋振硕

作者: 宋振硕;陈键;陈林;张应根;王丽丽;杨军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品种;鲜叶;控温控湿;萎凋;失水特性

期刊名称: 茶叶科学技术

ISSN: 1007-4872

年卷期: 2014 年 03 期

页码: 25-28

摘要: 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是茶叶品质工艺调控的重要参数指标。为了解茶树离体春梢的萎凋失水特性,本文选用14份茶树品种的春茶鲜叶(一芽二、三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供试原料,对其在控温控湿(20~22℃、RH 35%~45%)条件下的萎凋失水变化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伴随水分的不断散失,不同嫩度茶鲜叶失水速率逐步减小,趋近于匀减速变化;茶树新梢萎凋失水速率存在明显的品种差异,但不同茶树品种新梢失水快慢与采摘嫩度无明显相关性。相同采摘嫩度的茶树品种或名枞鲜叶按失水特性可初步划分为"失水较快"和"失水较慢"两种类型,其中具有亲缘关系品种(茗科1号、金牡丹、黄观音和黄棪)一芽二、三叶的萎凋失水表征基本相似,然而茶鲜叶萎凋失水速率并非完全由茶树品种或名枞的资源特性所决定。

分类号: S571.1

  • 相关文献

[1]茶鲜叶萎凋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的动态变化. 宋振硕,王丽丽,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6

[2]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 王丽丽,宋振硕,陈键,杨军国,张应根,陈林. 2015

[3]“老字号”龙井茶独特的品质与西湖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的联结. 鲁成银. 2015

[4]适制乌龙茶品种新梢主要品质化学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陈林,宋振硕,陈键,王丽丽,余文权,尤志明. 2018

[5]修剪对茶树修剪凋落物水文特性的影响.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陈芝芝. 2017

[6]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叶片失水特性及抗旱性研究. 符新妍,符云鹏,丁燕芳,平文丽,李雪君. 2016

[7]微波生产咸干花生的失水特性及工艺优化. 周琦,杨湄,黄凤洪,何江. 2010

[8]玛咖块根流化床干燥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涂行浩,郑华,张弘,张雯雯,徐涓,李坤. 2015

[9]麦苗鲜叶产量及刈青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陶红,乔海龙,沈会权,陈晓静,陈和,陈健,臧慧,卞同洋. 2009

[10]信阳毛尖不同茶树品种鲜叶养分分析. 张巧萍,刘华山,张玉亭,邹庆鹏,李太魁,寇长林,吕立哲,聂胜委. 2014

[11]不同品种茶树对氟富集的差异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8

[12]鲜叶制备冷泡绿茶的工艺优化. 杨婷. 2019

[13]新型鲜叶滚筒分级机的研制与参数优化. 高士伟,叶飞,滕靖,龚自明,桂安辉,张强,崔清梅,戴居会,梁金波. 2019

[14]再谈乙酰甲胺磷在茶叶生产上的推广使用兼与李宁尔同志商榷. 陈宗懋. 1982

[15]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 杨亚军. 1991

[16]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2023

[17]出口炒青绿茶品质提升技术研究. 林智,尹军峰,吴剑民,汤玉平,谭俊峰,权启爱. 2004

[18]《茶叶初制机械讲座》第五讲贮青与萎凋设备. 陈尊诗. 1988

[19]茶叶研究需要开辟创新领域. 阮建云. 2007

[20]春茶上市;仔细挑. 江和源.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