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1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哲

作者: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秸秆还田;秋季覆膜;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生物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气象

ISSN: 1000-6362

年卷期: 2016 年 37 卷 006 期

页码: 654-66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研究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S处理极显著增加了0-50cm土层的地积温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春玉米的耗水量,2014年和2015年春玉米播前1m土层分别较CK多贮水83.92mm和92.68mm。但2014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AM+S处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S处理;而在2015年,AM+S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产量,春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3560kg·hm-2、58.52kg·hm-2·mm-1,较CK和S处理分别同时提高97.96%和62.83%,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47.09kg·hm-2·mm-1,较CK和S处理处理分别提高90.34%和65.58%。本研究表明,在雨养农田较干旱的年份,采用秸秆一次性还田结合秋季覆膜技术,是解决半干旱区秸秆过剩,提高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翌年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郝卫平,冯晨,司鹏飞. 2016

[2]有机物料腐熟剂在东北农作物秸秆还田上的应用. 张丽霞,王俊文,王立春,王琦. 2018

[3]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还田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刁生鹏,高日平,高宇,任永峰,赵沛义,袁伟,高学峰. 2019

[4]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春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王宇先,高盼,杨慧莹,钱春荣,葛选良,樊景胜. 2019

[5]晋南盆地灌水、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亢秀丽,马爱平,靖华,王裕智,崔欢虎,许玉娟. 2012

[6]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赵宏亮,王麒,孙羽,曾宪楠,张小明,王萍,王曼力,冯延江. 2018

[7]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哲,孙占祥,张燕卿,郑家明,杨宁,冯良山,李开宇. 2016

[8]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鑫,隋世江,于涛,刘慧颖. 2014

[9]半干旱区箭舌豌豆播期对间作马铃薯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于显枫,马一凡,侯慧芝,王红丽,方彦杰. 2020

[10]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于玲玲,郭强,赵贵元. 2017

[11]稻秸还田方式对酸性和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梅沛沛,余常兵,吴言凤,李银水,胡喜巧,黄玲. 2020

[12]秸秆与氮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金虎,孙占祥,冯良山,文凤,吴昌娟. 2011

[13]秸秆还田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解文艳,樊贵盛,周怀平,关春林,杨振兴. 2011

[14]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晋中玉米田水分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李娜娜,李志强,黄学芳,郝科栋,梁改梅. 2023

[15]砂姜黑土区秸秆还田对玉米生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金才,屈会娟,魏凤珍,张一. 2011

[16]长期秸秆还田对旱地玉米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周怀平,解文艳,关春林,杨振兴,李红梅. 2013

[17]供水吸力对黄瓜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万克江,薛绪掌,王志敏,张艳丽,马智宏. 2005

[18]基于AquaCrop模型的北京地区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邢会敏,徐新刚,冯海宽,李振海,杨福芹,杨贵军,贺鹏,陈召霞. 2016

[19]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对建植当年柳枝稷的影响. 李继伟,左海涛,李青丰,范希峰,侯新村. 2011

[20]灌溉制度和品种对冬小麦产量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佳祥,党红凯,李晓爽,柴春岭,高惠嫣,王晓玲,刘宏权.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