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的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怀兵

作者: 姚怀兵;赵毅;王金泉;刘梦丽;刘宏;任方;黄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基因位点;差异性

期刊名称: 畜牧兽医学报

ISSN: 0366-6964

年卷期: 2017 年 48 卷 05 期

页码: 881-8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提取RNA,反转录并扩增P1和3A基因,目的片段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筛选阳性菌落,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四种宿主适应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主要抗原位点稳定;P1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变异程度依次为VP1、VP2>VP3>VP4,VP4基因最为保守;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不同宿主适应毒株的变异程度依次如下:猪适应毒株>BHK-21细胞适应毒株>牛适应毒株>鼠适应毒株。O型口蹄疫病毒在不同宿主传代过程中造成VP1基因的变异,但主要抗原位点稳定;VP2基因的变异均位于抗原表位上;鼠适应毒株作为口蹄疫原始毒种的保存更为有利。

分类号: S852.659.6

  • 相关文献

[1]家鸽不同组织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赵晓平,荣威恒,刘晓光. 2008

[2]优异高粱雄性不育系01-26A的组配降秆效应及其分子机理. 邹剑秋,王艳秋,李金红,朱凯. 2020

[3]长白猪、枫泾猪和它们的杂种后代Ag-NOR的研究. 于汝梁,辛彩云,陈琳,方樟明,陈隆. 1992

[4]植物免疫. 成浩,李素芳. 1991

[5]红鳍东方鲀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杨翠华,王伟继,李鹏飞,孔杰,王清印. 2006

[6]一条新发现的水稻酯酶同工酶酶带的遗传分析. 张尧忠,徐宁生,杨桂芬,袁平荣,胡凤益,陶大云. 1998

[7]家蚕第2隐性赤蚁的遗传学研究——Ⅱ.ch-2基因的位点及家蚕第18连锁群. 秦俭. 1988

[8]红鳍东方纯6种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基因位点分析. 杨翠华,王伟继,李鹏飞,孔杰,王清印. 2006

[9]分子标和生化标在研究玉米数量性状中的应用. 周洪生. 1993

[10]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光温生产效率分析及新品系培育. 杜立丰,高丽锋,周荣华,宋彦霞,赵东成,贾继增,任正隆. 2013

[11]水稻雪禾矮早矮秆基因定位研究初报. 林鸿宣,熊振民,闵绍楷,吴明国,俞桂林. 1993

[12]抗O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赵磊,魏建忠,周国辉,于永忠,李万,于力. 2008

[13]嵌合O型口蹄疫病毒多表位基因猪细小病毒VLPs载体疫苗的构建. 潘群兴,诸玉梅,王永山,何孔旺,王晓丽,欧阳伟,毕振威,夏兴霞. 2013

[14]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保护性抗原表位重组PRRSV的构建及其鉴定. 童武,陈焕春,童光志,徐彦召,周艳君,姜一峰,张善瑞,王亚欣,朱建平,虞凌雪,孙晶. 2012

[15]O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梁特,杨德成,刘蒙蒙,周国辉,孙超,魏萍,于力. 2013

[16]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祁光宇,智晓莹,任维维,黄银军,牟克斌,刘学荣,王宇,蒋韬. 2010

[17]O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区序列系统发育树分型. 相磊,章振华,胡国良,陈小玲,梁之昶,徐福洲,石岗. 2007

[18]含免疫增强剂CVC1302口蹄疫灭活疫苗缩短免疫应答窗口期机制的研究. 杜露平,章晨昕,侯立婷,于晓明,郑其升,陈瑾. 2021

[19]O型口蹄疫病毒蛋白酶3C基因在哺乳细胞中的表达. 马琪,陈豪泰,薛慧文. 2014

[20]O型口蹄疫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蔡扩军,乔军,孟庆玲,陈创夫,马铈委,黄炯,魏婕.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