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的调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吕丽华

作者: 吕丽华;董志强;曹洁璇;梁双波;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夏玉米;播期;干物质量;光能利用率;产量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3 年 28 卷 S1 期

页码: 177-1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研究了6个播期(6月10日、6月12日、6月14日、6月16日、6月18日、6月20日)配合6个收获期(10月4日、9月28日、10月10日、9月25日、10月7日、10月1日)对郑单958和浚单20物质生产、光能利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期通过播期、收获期调控,实现高产与高光利用率,同时得到早播及延迟收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迟播可明显缩短13叶展至吐丝期生长时间,平均播期每推迟1 d,播种至吐丝期的时间平均缩短0.4 d;13叶展和吐丝期叶面积指数(LAI)与播期关系密切,而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与生育期长短关系密切,推迟播期和收获期均可明显降低叶面积指数;较迟播,早播(前3个播期)具有前期物质生产量高、后期转化率高的特点;光能利用率(RUE)与生育期长短关系密切,为生育期较长处理光能利用率较高;郑单958具有较高光能转化效率;播期与收获期对玉米产量影响均很显著,播期的影响大于收获期,早播期+晚收获期处理(第1,3播期)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显著较高;夏玉米每提早播种1 d,产量平均增加196.5 kg/hm2,每推迟收获1 d,平均增产97.5kg/hm2。迟播使吐丝前光能利用减少,影响前期的物质生产,即使生育期适当延长,仍不能弥补前期生长不足造成的产量损失;获得较高产量的播期、收获期与品种的最佳组合为6月10-14日播种10月4-7日收获的郑单958。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内蒙古阴山北麓区藜麦生态适应性研究. 任永峰,王志敏,赵沛义,宋洁,栗艳芳,骆红,邓万云. 2016

[2]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光能利用对冬前积温的响应. 吕丽华,梁双波,张经廷,姚艳荣,董志强,张丽华,贾秀领. 2017

[3]播期与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李晓爽,孟建. 2015

[4]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韩慧敏,韩慧敏,张磊,孙淼,李健,常晓,郭志军,王小博,杨兆生,梁文科. 2020

[5]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吕丽华,董志强,王学清,刘茜,张丽华,贾秀领. 2019

[6]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冠层性状的调控. 吕丽华,梁双波,张丽华,贾秀领,张晓. 2015

[7]播期对夏玉米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王治世,段俊杰,居辉,杨佑明,王志敏. 2014

[8]四川盆地夏玉米适宜播期研究. 陈尚洪,陈红琳,郑盛华,吴铭,梁圣,沈学善,梅旭荣,刘定辉. 2019

[9]北疆超晚冬播小麦高产生育规律及干物质积累研究. 薛丽华,王铜,李磊,周芳芝,王欢,苏文平,章建新. 2019

[10]播期对翻秋早籼稻产量及光温资源利用的影响. 胡继杰,房玉伟,叶靖,陈孝赏,刘守坎. 2020

[11]积温变迁对夏玉米冬小麦两熟制播期的影响. 徐成忠,董兴玉,杨洪宾,李春光,李福元,王法宏. 2009

[12]不同播期夏玉米产量性能动态指标及其生态效应. 李向岭,李从锋,侯玉虹,侯海鹏,葛均筑,赵明. 2012

[13]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双晚”周年超高产典型栽培技术分析. 付雪丽,赵明,贾继增,杜立丰,赵东成. 2008

[14]谷子不同播期对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王枫叶,刘鑫,李娇娇,王振华,王晓宇,王玉文,田岗,李会霞. 2019

[15]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刘晓亮,齐春艳,侯立刚,刘亮,马巍. 2019

[16]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田岗,刘鑫,李会霞,王玉文,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成锴,王振华,刘红. 2021

[17]滩涂盐碱地不同种植方式的生态效应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王永慧,孙艳茹,陈建平,张萼,高进,王为,戚永奎,陈涛,王海洋. 2020

[18]合单292在不同施肥方式下对产量的影响. 邱磊. 2021

[19]水稻不同时期群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张巍巍,柴永山,孙玉友,魏才强,解忠,李洪亮,刘丹,刘春光. 2015

[20]地下水埋深与施氮水平对夏玉米生长及硝态氮量的影响. 佘映军,李平,白芳芳,杜臻杰,梁志杰,齐学斌.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