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铜绿微囊藻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参数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卫向东

作者: 卫向东;郭匿春;杨利源;李静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温度;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生活史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21 年 022 期

页码: 74-79,91

摘要: [目的]了解温度和铜绿微囊藻浓度对轮虫生活史的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生命表研究。[方法]在15、25、35℃和不同斜生栅藻浓度下,探究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的影响。[结果]温度、斜生栅藻浓度以及二者交互作用下,铜绿微囊藻均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净生殖率(R0)、世代时间(T)和内禀增长率(rm)有显著影响(P<0.05)。当斜生栅藻浓度分别为105、106 cells/mL时,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温度在15℃时,R0分别下降了9.4%、69.3%,rm分别下降了20.0%、63.6%,铜绿微囊藻在斜生栅藻浓度充足时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与生长的抑制作用要大于斜生栅藻浓度紧缺时;在温度25℃时,R0分别下降了66.3%、45.6%,rm分别下降了77.8%、22.2%,铜绿微囊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抑制作用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提升而减小;温度在35℃时,R0分别下降了71.8%、83.0%,rm分别下降了90.0%、70.7%,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的抑制作用随着斜生栅藻浓度的提升而加大。[结论]铜绿微囊藻对轮虫的作用受其他可食性绿藻食物浓度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食物浓度间的交互作用对萼花臂尾轮虫一些重要的生活史参数和生命表因子的影响来了解其基本生物学特征以及为以后研究野外环境中各种因子对轮虫影响中所起的作用做好数据与理论的铺垫。

分类号: Q958.8

  • 相关文献

[1]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 苏发文,高鹏程,来琦芳,么宗利,陆建学,周凯,仲启铖,郑亮,王慧. 2016

[2]温度和初始密度比对2种微藻生长竞争的影响研究. 王卓,李晓莉,陶玲,彭亮,代梨梨,李谷. 2019

[3]杨黑点叶蜂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白鹏华,刘宝生,冯友仁,尹鸿刚,张素芬,许静杨,刘家. 2016

[4]温度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侵入与发育的影响. 李秀花,马娟,陈书龙. 2012

[5]麦蛾柔茧蜂防控二化螟潜能评估. 吴玉新,闫三强,吕宝乾,唐继洪,周晓娟,宋瑶瑶,王重添. 2024

[6]三种淡水藻类对萼花臂尾轮虫培养效果的比较. 李香,张清靖,李凯. 2006

[7]氨氮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及其抗氧化生理响应. 程媛媛,顾若波,王小林,聂志娟,徐钢春,陆建明,黄鹤忠. 2015

[8]低剂量UV-B辐射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卢文轩,张静,杨坤. 2009

[9]几种环境因子对萼花臂尾轮虫摄食生态的影响. 黄鹤忠,顾若波,王小林,许臣,陆建明,聂志娟,徐钢春. 2015

[10]两种沉水植物浸提液对斜生栅藻的化感效应. 杨琳,吴伟,胡庚东,瞿建宏,陈家长,李成君. 2008

[11]不同重金属离子胁迫对斜生栅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琳,刘冉,李文慧,陈雷,赵荷娟,郑青松. 2015

[12]2种微藻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净化作用. 刘盼,贾成霞,杨慕,曲疆奇,张楠,张清靖. 2018

[13]丁草胺及其复配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性评价. 曾兆华,林涛,林岭虹,方慧玲,朱珍珍,杨广,游泳. 2019

[14]金霉素及其异构体降解产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张迪,厉圆,沈忱思,肖冬雪,柳建设,赵凤,熊明瑜. 2019

[15]固定化栅藻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及生长研究. 杨坤,侯冠军,赵秀侠,高远. 2019

[16]代谢中间物对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油脂积累的研究. 成杰,武迪,钱改改,巩东辉,苏勇宁,陈高,季祥. 2018

[17]3种渔用药物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刘永涛,李乐,杨红,艾晓辉. 2017

[18]26种除草剂对斜生栅藻的生长抑制活性. 张兰,毛连纲,陈星,周杰敏,蒋红云. 2016

[19]栅藻和小球藻在4种养殖废水中的生长及净化效果对比研究. 杨坤,李静,赵秀侠,朱斌,卢文轩. 2017

[20]光照对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速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严美姣,王银东,胡贤江.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