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天然更新空间关联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济萌

作者: 刘济萌;刘贤德;马瑞;赵维俊;敬文茂;拓锋;王艳霞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青海云杉;天然更新;空间自相关;空间集聚

期刊名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ISSN: 1003-7578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161-17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青海云杉作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的建群种,其天然更新的空间关联性及集聚模式对种群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于2022年8月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海拔2800-3300m样地内的青海云杉林进行每木检尺,研究将胸径小于50mm的青海云杉植株划为更新苗,并选取更新苗胸径、株高两个生物指标,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胸径、株高的空间关联性及集聚模式。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更新苗胸径、株高均表现为空间正自相关,胸径空间关联性呈现为2800m>3100m>3000m>2900m>3300m,株高空间关联性呈现为2800m>2900m>3100m>3000m>3300m,仅3200m样地胸径和株高均表现为不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表明更新苗胸径和株高的空间关联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不同样地更新苗胸径和株高个体间空间正自相关的数量远多于空间负自相关,表明青海云杉更新个体的生长有益于邻近径级个体的生长。3)更新苗胸径和株高整体呈现为低低集聚比高高集聚更为集中,且相互间分界明显,表明邻近径级的植株间关系较为协调,径级差异较大的植株间排斥效应较为明显。4)更新苗胸径和株高均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交替分布的现象,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高高集聚现象逐渐消失。

分类号: S791.18

  • 相关文献

[1]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探析——以广东省种植业为例. 储霞玲,黄修杰,姚飞,马力,洪建军. 2020

[2]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与变动趋势. 赵俊伟,尹昌斌,牛敏杰. 2017

[3]成渝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差异与空间集聚. 李俊杰,李建平. 2016

[4]中国蔬菜生产空间集聚演变、机制、效应及政策应对. 吴建寨,沈辰,王盛威,张建华,孔繁涛. 2015

[5]江苏省种植业空间集聚研究. 赵娜,尤飞,林宪生. 2014

[6]西宁市南北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凋落物与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耿生莲,王志涛. 2015

[7]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何芳兰,徐先英,尉秋实,刘虎俊,贺访印,马俊梅,金红喜. 2016

[8]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的有机碳储量. 季波,王继飞,何建龙,许浩,李娜,张源润. 2014

[9]青海云杉林不同结构特征对天然更新的影响. 普布才仁,马明呈,付生艳,史玉敏,祁莲世,童翠芸. 2016

[10]西宁周边山地青海云杉人工林地位级划分. 郑淑霞. 2016

[11]贺兰山青海云杉针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 2017

[1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表处理措施对当年幼苗密度的影响. 佘萍,曹兵,王彦辉,余治家,王正安,马杰,贾宝光. 2021

[13]黑河天涝池流域典型林分生态水文化学特征. 赵宇豪,高俊红,高婵婵,赵传燕,叶苗. 2017

[14]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长状况及固碳潜力空间分异研究. 吴振云,李进军,李娜,杨建红,席亚丽. 2020

[15]松栎林天然更新模拟与不确定性分析. 王彬,田相林,廖梓延,王志涛,耿生莲,曹田健. 2020

[16]贺兰山青海云衫针叶C、N、P含量及其计量比随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 任运涛,徐翀,张晨曦,张宝林,傅华,牛得草. 2017

[17]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季波,许浩,何建龙,李娜,张源润. 2014

[18]青海云杉林凋落物分解早期微生物生物量时空动态变化. 顾继雄,周碧莲,韩昊,赵传燕. 2023

[19]土壤含水量对樟子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的影响. 王凯,芦珊,刘畅,康宏樟,吕林有,焦向丽. 2023

[20]青海省大通县青海云杉林碳储量初步估算. 郭倩倩,贺康宁,刘硕,李玉娥,董梅,孙晓涵,李安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