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于洪久
作者: 于洪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种植密度;光合生理;产量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09 年 28 卷 06 期
页码: 1115-11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以9个大豆稳定品系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影响大豆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最终影响产量,种植密度在36~5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豆的光合生理指标提高,进而增加了大豆的产量,但当密度增加到50万株.hm-2时,大豆的增产幅度降低。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新疆旱寒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超强抗寒冬油菜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李强,顾元国,张艳红,张乐,贾东海,王娟,陈跃华. 2014
[2]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王金生,刘德生. 2010
[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光合及产量特性的影响. 赵黎明,李建英,张志刚,项洪涛,郑殿峰. 2009
[4]不同氮钾水平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谭春燕,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娄利娇,徐熙,龚锡震. 2020
[5]木薯/大豆不同间作模式对木薯光合生理特性、产量的影响研究. 闫庆祥,魏云霞,黄洁,李天,徐海强. 2017
[6]“绿神”植物光合促进素在大豆生产上的应用. 潘亚清. 2001
[7]不同栽培模式对大豆同化物积累和光合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林浩,刘丽君,吴俊江,钟鹏,林蔚刚,董德建,马岩松,刘鑫磊,程莉莉,魏崃,刘德生. 2009
[8]山西早熟夏大豆种植密度研究. 任小俊,刘小荣,吕新芸,马俊奎. 2019
[9]密度对分枝型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于德彬,张鸣浩,孟凡钢,饶德民,赵婧,张伟,闫晓艳. 2020
[10]密度对晋北区大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殷丽丽. 2017
[11]增密对不同分枝类型大豆品种同化物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李瑞东,尹阳阳,宋雯雯,武婷婷,孙石,韩天富,徐彩龙,吴存祥,胡水秀. 2022
[12]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13]种植密度对机械化收获大豆底荚高度的影响. 史宏. 2017
[14]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中吉602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孙浩楠,曹霞,申晴,邱红梅,孟凌晓,李志刚. 2024
[15]不同肥密处理对超高产大豆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肖亦农,谢甫绨,肖万欣. 2011
[16]不同种植密度对高产型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孙元成,曹霞,孙浩楠,史铎,毛庆丰,叶英杰,邱红梅,李志刚,张卫国. 2023
[17]种植密度对陇东半湿润区全膜微垄沟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陈珩,刘海鹰. 2016
[18]我国大豆最佳施肥量和种植密度评价. 吕继龙,何萍,徐新朋,魏丹,仇少君,赵士诚. 2020
[19]种植模式对高密度下不同耐密性大豆品种根形态的影响. 王冬昭,饶德民,李琪瑞,程彤,于德彬,孟凡钢,赵婧,闫晓艳,邱强,张伟. 2023
[20]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武新艳,张振晓,张小虎.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白浆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施菌渣的响应
作者:张楠;潘雪;刘杰;于洪久;张博;杜海伦;刘沣漫;郝帅
关键词:白浆土;菌渣;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土壤改良
-
耕作与秸秆还田深度变化对不同土层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于洪久;王根林;段衍;刘峥宇;时妍;刘沣漫;王伟;邱广伟;孙磊;李玉梅
关键词:秸秆还田;耕作;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深度
-
低山丘陵坡耕地秸秆覆盖轮耕土壤WSOC的荧光特征
作者:李玉梅;王楠楠;刘峥宇;王根林;时妍;王伟;于洪久;张磊
关键词:坡耕地;秸秆覆盖;轮耕;WSOC;荧光特征
-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油莎豆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钟鹏;苗丽丽;刘杰;王建丽;陆海燕;于洪久;张楠
关键词:油莎豆;群体结构;光合特性;产量
-
秸秆灰与菌肥施用对甜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于洪久;刘杰;张楠;苗丽丽;钟鹏;左辛;王大蔚
关键词:秸秆灰;菌肥;甜瓜;产量;品质
-
平衡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郭炜;于洪久;张楠;孙彬;柴永山
关键词:玉米;平衡施肥;产量;肥料利用效率
-
寒地秀珍菇菌渣生物腐熟技术研究
作者:张楠;刘杰;于洪久;钟鹏;孙彬;郭炜;苏戈
关键词:秀珍菇菌渣;生物腐熟剂;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