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与胡萝卜毛状根双重培养体系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金莲

作者: 张金莲;刘金华;包涵;李冬萍;宋娟;黄京华;陈廷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胡萝卜毛状根;发根农杆菌;丛枝菌根真菌;摩西斗管囊霉;双重培养

期刊名称: 热带作物学报

ISSN: 1000-2561

年卷期: 2020 年 008 期

页码: 1535-154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K599诱导胡萝卜产生毛状根,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研究不同消毒方法、超声波、低温预处理和培养基p H对摩西斗管囊霉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与胡萝卜毛状根建立双重培养体系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方法 3孢子萌发率最高,孢子污染率最低,15 d孢子萌发率达48.88%,而污染率仅为9.98%;超声波处理能降低孢子污染率11.17%~14.53%;低温预处理可有效提高孢子的萌发率,4℃低温处理10 d和15 d效果较好,其萌发率分别为70%和65%;AM真菌孢子在水琼脂培养基萌发最佳p H为6.5,萌发率达到48.50%,p H<5.5或p H>8.0均抑制孢子萌发,p H 5.5和p H 8.0的萌发率分别为15.43%和16.06%.消毒孢子先于水琼脂萌发后,再挑取萌发管多,菌丝较长的孢子并将菌丝生长方向正对毛状根方向进行转接,可以提高双重培养的成功率.MSR培养基为双重培养的最优培养基.胡萝卜毛状根与AM真菌双重培养可为菌根真菌繁殖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可行有效的途径.

分类号: S631.2

  • 相关文献

[1]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干旱条件下桑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邢丹,韩世玉,罗朝斌,杨胜特,张芳,陈廷速. 2019

[2]丛枝菌根的双重培养方法及其菌丝际的建立. 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2000

[3]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一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1999

[4]丛枝菌根真菌与转移Ri T一DNA胡萝卜根器官双重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毕银丽,汪洪钢,李晓林. 1999

[5]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的条件优化. 任艳,李磊,崔潇,王辉,石延茂,李双铃,刘杰,袁美. 2012

[6]不同发根农杆菌诱导花生发根研究. 任艳,江晨,王辉,石延茂,尹亮,李双铃,崔潇,李磊,袁美. 2015

[7]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毛状根的研究进展. 孟凡娟,王秋玉,谢立波,杨传平. 2008

[8]发根农杆菌菌株和花生品种对发根诱导率的影响. 任艳,李双铃,尹亮,崔潇,李磊,石延茂,袁美. 2018

[9]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箭筈豌豆毛状根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梅错,刘志鹏. 2020

[10]发根农杆菌侵染大豆产生发根的研究. 李泉木,朱筠,曹越平. 2012

[11]一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组合”植株的高效创建方法与利用. 何晓兰,张大勇,易金鑫,徐照龙,刘晓庆,许玲,黄益宏. 2013

[12]茶树毛状根的诱导. 高秀清,成浩,牛爱军. 2004

[13]发根农杆菌介导甜瓜转基因过表达体系的建立. 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李明,孔维虎,张健,刘水苗,刘梦丽,徐志红. 2019

[14]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白花草木樨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建立. 王升升,段珍,张吉宇. 2021

[15]川黄柏毛状根的诱导及活性成分的产生. 苟小军,吴洁,阎文昭,马先军,杨毅. 2006

[16]发根农杆菌诱导大豆毛状根体系的建立. 张东升,黄文坤,彭焕,彭德良. 2012

[17]三裂叶葛毛状根的诱导及葛根素的产生. 刘士平,沙爱华,薛艳红,李金泉,宋志红. 2006

[18]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体系的建立.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2

[19]发根农杆菌介导的甜瓜CRISPR/Cas9系统靶位点的检测. 朱蕾. 2024

[20]乌拉尔甘草毛状根的诱导及离体培养. 郭生虎,王敬东,马洪爱.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