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萎凋对歧化和苯骈化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苏威

作者: 苏威;王伟伟;江和源;施莉婷;陈琳;付静;崔宏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红茶;萎凋;聚酯型儿茶素;茶黄素;聚合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19 年 7 期

页码: 82-87

摘要: 红茶加工过程中儿茶素会发生歧化和苯骈化反应,萎凋期间叶片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后期儿茶素的转化具有一定作用.红茶揉捻开始,儿茶素氧化同时参与歧化反应生成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TSs)和苯骈化反应生成茶黄素(Thea?avins,TFs),2类二聚物是儿茶素氧化的主要氧化产物,且均不稳定.通过萎凋程度和萎凋温湿度两部分实验,探究了萎凋对主要儿茶素歧化和苯骈化反应及其产物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表明:萎凋条件对2种途径有一定影响,萎凋3~12 h时,时间越长制成的红茶TFs含量越低,TSs含量越高,60%湿度和20℃萎凋处理有利于歧化反应生成TSs;EGCG含量占儿茶素总量的一半上,红茶揉捻期间EGCG氧化的歧化途径高于苯骈化途径,随着发酵时间延长,歧化途径占比逐渐降低,干燥工序中TSs含量升高,TFs含量降低.综合来看,萎凋作为红茶加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通过萎凋条件调节儿茶素的歧化和苯骈化反应进程.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远红外辐射对萎凋叶氧化酶活性及红茶品质的影响. 赵飞,李园莉,杨亦扬,李荣林,杨建华,马圣洲. 2021

[2]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薛金金,江和源,龙丹,王伟伟,张建勇. 2014

[3]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王伟伟,施莉婷,俞露婷,江和源,张建勇. 2018

[4]不同pH条件下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研究. 徐斌,江和源,张建勇,杨刘艳,刘千录. 2015

[5]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酶促合成机制和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施莉婷,江和源,张建勇,王伟伟,崔宏春. 2018

[6]HPLC 法同时测定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和茶黄素. 薛金金,江和源,龙丹,王伟伟,张建勇. 2014

[7]茶鲜叶悬浮发酵中TSs和TFs的形成机理研究. 徐斌,江和源,薛金金,刘千录,张建勇,王岩. 2014

[8]茶叶中聚酯型儿茶素研究进展. 徐斌,薛金金,江和源,张建勇,王岩. 2014

[9]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袁林颖,钟应富,张莹,罗红玉,杨娟,邬秀宏,敬廷桃. 2014

[10]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11]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12]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2023

[13]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2014

[14]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2013

[15]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6]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17]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融合的红茶萎凋含水率检测方法. 沈跃铖,阮贤萍,郎春晓,冯科达,沈帅,郑航,张诚荣,蒋建东,俞国红. 2024

[18]茶黄素及其母体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 雷志伟,郭灿,郑文莉. 2016

[19]茶黄素提取与功效的研究进展. 夏锐,刘德和,殷丽琼,肖星,夏丽飞. 2014

[20]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孙世利,苗爱清,凌彩金,潘顺顺,庞式,赖兆祥,曾文伟,赵超艺.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