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纤孔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周苗

作者: 周苗;王豪;司静;孙一翡;高能;武冬梅;崔宝凯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生物学特性;抗氧化活性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3 年 004 期

页码: 916-9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野外分离的一种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与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初始pH、碳源及氮源4个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进行固体培养,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温度为30℃、初始pH为9.0、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浸粉;采用L9(3~3)三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固体培养最适碳源含量、氮源含量及初始pH组合进一步研究,得出对粗毛纤孔菌丝长速的影响排序为:氮源含量>碳源含量>初始pH,最佳组合为蔗糖30g/L、酵母浸粉1 g/L、初始pH 10.0。同时测定了粗毛纤孔菌在液体培养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现,粗毛纤孔菌液体培养的14 d内,多酚黄酮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强,表明粗毛纤孔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分类号: S567.3

  • 相关文献

[1]1株寄生桑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鉴定及资源特性分析. 李剑梅,郭玲玲,柴林山,谢存一,张疏雨,朱万芹. 2023

[2]野生有柄灵芝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陈爽,刘淑娟,高悦,宋子坤,马海霞. 2023

[3]珍稀食药用菌紫丁香蘑的研究进展. 周峰,王瑞娟,李玉,于海龙,郭倩. 2010

[4]野生四川灵芝的生物学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钱坤,武冬梅,王豪,孙一翡,司静,崔宝凯. 2022

[5]粗毛纤孔菌新品种'沪黄1号'. 李正鹏,李玉,陈万超,张赫男,吴迪,杨焱. 2021

[6]粗毛纤孔菌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唐敏,丁野,杨阳,谢孟乐,王淑敏,陈长宝,王欢,李玉. 2021

[7]寄生桑树的粗毛纤孔菌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氮源筛选. 宋洪燕,郭光,任鹏飞,韩建东,宫志远. 2022

[8]优质粗毛纤孔菌设施化栽培技术. 朱万芹,陈飞,冯敏,柴林山,张疏雨,韩冰,谢存一,桓明辉. 2024

[9]桑黄游离酚提取物体外降尿酸活性研究. 赵克芳,肖阳,邢东旭,黎尔纳,杨琼,邹宇晓,庞道睿,廖森泰. 2024

[10]四种桑黄类真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杨娟娟,孙波,王卓仁,刘启燕,赵会长,周洪英. 2023

[11]粗毛纤孔菌游离酚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的改善作用. 林均蕙,赵克芳,廖森泰,庞道睿,邹宇晓. 2024

[12]不同生长期瓦尼桑黄和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高扬,刘昊,廖方舟,齐欣. 2024

[13]粗毛纤孔菌的营养及活性成分分析. 邵蕴和,陆琦,李晓敏,黄秋茹,孙慧娟,张君丽,傅俊生. 2024

[14]猪苓种质资源特性与产业开发模式研究. 王华,周林,郭尚,萧晋川,赵照林,刘欣. 2019

[15]冬荪液体深层培养不同时期胞外代谢物研究. 张松,黄万兵,刘宏宇,朱国胜,尚念杰,桂阳,赵德刚. 2021

[16]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灵芝中的灵芝烯酸B. 岳亚文,钱丁寅,韩伟,王晨光,冯杰,唐庆九,张忠,冯娜,张劲松. 2020

[17]栽培条件对灵芝子实体的三萜组成及其活性的影响. 吴鸿雪,唐庆九,吕旭聪,李晶,林占熺,冯娜,张劲松. 2020

[18]培养基成分对药用真菌多糖的影响. 邹芒阁,付尧,任昂. 2012

[19]药用真菌脂溶性提取物对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庞小博,张劲松,唐庆九,郝瑞霞,杨焱,贾薇,冯娜,刘艳芳,潘迎捷. 2009

[20]中药指纹图谱在药用植物和真菌上的应用研究及前景. 张红霞,吴畏,高新华,陈伟,黄开华,方亮.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