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菌发酵产酶活性与苹果酒风味物质构成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曾朝珍

作者: 曾朝珍;康三江;张辉元;慕钰文;袁晶;张海燕;张霁红;宋娟;张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德尔布有孢圆酵母;酿酒酵母;混合发酵;酶活性;挥发性物质;苹果酒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年卷期: 2020 年 012 期

页码:

摘要: 为研究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对苹果酒香气品质的影响,对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独和混菌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及α-淀粉酶活性及苹果酒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模型对苹果酒酒精发酵阶段酶活性与风味物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方式1、2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曲线下面积(AUC)最高,分别为15.11 nmol/(min·mL)、19.71 mg/(h·mL),混合发酵有利于增加苹果酒香气成分的复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β-葡萄糖苷酶与27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胶酶、蛋白酶与18种挥发性物质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对挥发性物质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而α-淀粉酶则与各组分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分类号: TS262.7

  • 相关文献

[1]德尔布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纯种及混合发酵苹果酒过程中的酶活变化. 曾朝珍,康三江,张霁红,张芳,张海燕,袁晶,宋娟. 2020

[2]酿酒酵母介导的半干法加工咖啡豆风味品质比较分析. 黄梅,胡荣锁,董文江,程金焕,何红艳,陈小爱,龙宇宙,黄家雄,陈罡,陈舰飞. 2023

[3]非酿酒酵母在葡萄酒生产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李旋,亓桂梅,王超萍. 2019

[4]发酵菌种对打瓜酒风味的影响. 张超,邓星星,马越,赵晓燕,李武. 2016

[5]不同酿酒酵母对菠萝果汁发酵特性的比较. 姜永超,李柳基,袁源,胡小军,马丽娜,龚霄,林丽静. 2018

[6]野生酵母和商品酵母发酵葡萄酒中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刘峻溪,姜凯凯,韩爱芹,李蕊蕊,赵新节,孙玉霞,王世平. 2016

[7]不同浓度微量元素处理对斑兰叶组培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及角鲨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林群原,闫露,吉训志,马兆成,郑日如,秦晓威,胡丽松. 2024

[8]壳聚糖在苹果酒澄清中的应用. 冉艳红,于淑娟,杨春哲. 2001

[9]壳聚糖处理和超滤技术在苹果酒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孙健,张翠英. 2008

[10]利用吸附树脂处理苹果酒. 冉艳红,于淑娟,杨春哲,高大维. 2001

[11]超声辅助微滤澄清苹果酒优化工艺. 康三江,曾朝珍,慕钰文. 2021

[12]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苹果酒发酵工艺. 冯涛,马博文,庄海宁,孙敏,徐志民,杨末尧. 2020

[13]不同发酵温度对苹果酒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曾朝珍,慕钰文,袁晶,宋娟,张海燕,康三江. 2023

[14]苹果酒中高级醇生成的研究. 宫英振,梁双波,王颉. 2005

[15]苹果酒的开发研究进展. 阮仕立,王西锐,刘德兵,魏军亚,马海军. 2001

[16]我国苹果酒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冯焕德,张永茂,康三江,陈大鹏. 2011

[17]苹果酒发酵工艺技术研究综述. 曾朝珍,康三江. 2019

[18]双歧酸奶的研制. 马建军. 2006

[19]木薯粉与甘蔗糖蜜混合发酵高浓度酒精. 王青艳,秦艳,朱婧,王成华,廖思明,黄日波. 2013

[20]三像草汁与糖蜜混合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兰生葵,程谦伟,黄翠姬,伍时华,易弋.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