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都晓慧
作者: 都晓慧;丁小霞;周海燕;李培武;武琳霞;印南日;白艺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抽样方法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5 年 37 卷 06 期
页码: 876-8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连续5年全国13个花生主产省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数据为材料,分析适合我国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监测的抽样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不同花生主产省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与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在一定精确度保证下的最优抽样方案。结果显示:我国各花生主产省产后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差异显著,污染程度与样本标准差呈正相关。以安徽省为例,在满足一定抽样精度要求下,最优抽样方案为选取8个花生主产县市,每个县市随机选取8个村,每个村抽取1个样本。
分类号: TS207
- 相关文献
[1]太原市汾河流域五大粮食作物污染监测评价. 王存宝,宁安荣,常晓冰,武九昆. 1993
[2]淡水贝类观察-生物阐释水污染和毒理的创新手段. 陈修报,杨健,刘洪波,姜涛. 2021
[3]苦瓜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方法的比较. 刘子记,牛玉,朱婕,刘昭华,杨衍. 2017
[4]小型西瓜核心种质构建. 刘子记,朱婕,党选民,詹园凤. 2015
[5]普通小麦核心种质抽样方法的比较. 刘三才,曹永生,郑殿升,宋春华,陈梦英. 2001
[6]苎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陈建华,栾明宝,许英,王晓飞,孙志民,邹自征,熊和平. 2011
[7]品种内亚群定点随机抽样法的应用研究. 陈幼春,曹红鹤,李宏滨. 2001
[8]金钱松小卷蛾幼虫种群在不同树冠层上的空间格局与应用. 邓建宇,黎丽霞,谢伟,王淑芬,王问学. 2005
[9]基于GIS与空间抽样外推技术的全国冬小麦种植面积变化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 陈仲新,周清波,杨桂霞,刘佳,刘海启. 2000
[10]样本正态分布对降低空间抽样数量的重要性. 王利民,刘佳,姚保民,高建孟,杨福刚. 2019
[11]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杨皓,王镇,徐晗,闫晗,褚晋,董海,白元俊,缪建锟. 2023
[12]荔枝尖细蛾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刘奎. 2002
[13]大麦田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及抽样技术. 杨现明,赵胜园,姜玉英,吴孔明. 2020
[14]双斑长跗萤叶甲玉米田间成虫数量估计的抽样方法研究. 郭井菲,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2013
[15]樱桃番茄核心种质资源构建策略. 牛玉,刘维侠,杨衍,刘子记. 2019
[16]影响乳品安全的风险因子黄曲霉毒素. 王丽芳,姚一萍,高天云,骆洪. 2013
[17]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脱毒方法. 杨忠诚,刘镜,龚铭,龚俞. 2016
[18]生物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进展. 刘付香,李玲,梁炫强. 2010
[19]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 刘艳丽,陈建华,王芳,李伟. 2010
[20]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胡东青,庞国兴,张治宇,刘爱华,陈欣,张建成.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尚清玉;朱嘉铭;李慧;李培武;张奇;张文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黄曲霉毒素;检测;荧光;电化学
-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1
作者:李志强;黄雅涓;张文;张奇;李培武;唐晓倩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玉米
-
分子印迹聚合物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祥龙;毛劲;程玲;喻理;张良晓;张奇;李培武
关键词:真菌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前处理;光学传感;电化学传感;压电传感
-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的不同品种甜椒特征成分挖掘
作者:王昕璐;武琳霞;代敏;韦迪哲;王蒙
关键词:甜椒;品种;营养品质;植物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
-
襄阳地区花生茬土壤不产毒黄曲霉菌的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作者:王雪;李力;张姝娟;朱梦洁;张奇;李培武;董菁;王盾;吴垭楠
关键词:黄曲霉菌;非产毒黄曲霉菌;特性分析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AR1002阻控黄曲霉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
作者:唐晓倩;张靖博;高尚;姜俊;张奇;李培武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代谢物;黄曲霉毒素;转录组学;抑菌机制
-
食品及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产后物理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马飞;唐芬;喻理;马飞;张良晓;李培武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食品;农产品;消减;物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