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杂交稻博优64和两系不育系HUTB2S组培快繁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延春

作者: 王延春;陈文;刘国民;罗越华;钟翔月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杂交稻;两系不育系;组培快繁

期刊名称: 贵州科学

ISSN: 1003-6563

年卷期: 2008 年 26 卷 03 期

页码: 28-33

摘要: 本文报道了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繁殖三系杂交稻博优64和两系不育系HUTB2S的研究结果.由剥去了内稃和外稃的米粒经无菌发芽获得实生苗,以实生苗为外植体,成功地实现了快速繁殖.在组培条件下,水稻无菌实生苗可以反复分株继代增殖.试验了N6、MS、H、1/2MS、BS、SJ-1等6种基本培养基,用于促进分蘖的效果依次为N6>MS>H>1/2MS>BS>SJ-1.在被试的KT、6-BA和ZEA等3种细胞分裂素类激素中,KT最适合用来促进分蘖.促进分蘖的最适蔗糖浓度范围9%~12%.在高蔗糖浓度(9%~12%)和高KT浓度(8~10mg/L)条件下,水稻无菌苗不仅分蘖多,植株健壮,而且根系发达.水稻组培苗移栽至大田后长势旺盛,长相一致,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性状变异.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类回交育种的思考及拓展.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7

[2]水稻两系不育系在美国阿肯色州潘布拉夫不同生长季节的育性变化(英文). Huang Bihu,严宗卜,Deren Christopher. 2015

[3]水稻不育系琼香-1S光温生态育性的转换. 严小微,孟卫东,云勇,王效宁,林尤珍. 2008

[4]两系不育系制种安全性检验试验报告. 侯青光. 2009

[5]利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优质水稻两系不育系EH1S. 刘凯,李三和,徐华山,陈志军,杨国才,游艾青. 2019

[6]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模型的构建. 刘海,邓竹清,邓林峰,邓小林,赵炳然,胡忠孝,黎妮,王伟平. 2019

[7]湖北省水稻区试两系不育系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相似性分析. 蔡海亚,谢红卫,周雷,焦春海,游艾青. 2016

[8]籼粳型两系不育系中智2S的选育及应用. 毛一剑,李春生,王小琦,吴荣梁,王跃星. 2021

[9]紫红叶水稻两系不育系紫红10S的选育. 蒙秀锋,黄世旅,陈小春,黎金玲,黎淳锋,林志豪,叶万余,刘晨雨,罗云. 2021

[10]6个籼型两系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爽,李晓兵,杜士云,江建华,王辉,王德正. 2017

[11]粳型实用两系不育系选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培德,徐华山,陈胜兵. 2014

[12]水稻强分蘖两系不育系‘明S’农艺性状研究. 彭既明. 2016

[13]优质两系籼稻不育系盐169S的选育与应用. 孙一标,胡蕾,施伟,孙明法,朱国永,严国红,唐红生,刘凯,张桂云,赵绍路,宛柏杰,朱静雯,代金英,张梦龙,程新杰,岳红亮,陈大勇,王爱民. 2023

[14]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水稻温敏核不育系. 吴明基,林艳,刘华清,陈建民,付艳萍,杨绍华,王锋. 2018

[1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柳武革,王丰,金素娟,朱小源,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符福鸿,刘宜柏. 2008

[16]黄绿叶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gy157S的开花习性. 谢英,张宏伟,陈能刚,韩丽珍,杨占烈. 2023

[17]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选育研究. 黄显波,邓则勤,唐江霞,林成豹,郑家团,林美娟. 2008

[18]水稻两系不育系的育种应用分析. 张现伟,唐永群,李超明,姚雄,肖人鹏,杨光荣,段秀建,李经勇. 2016

[19]华南稻区低纬度气候带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技术研究. 刘驰,刘伟定,张月雄,秦钢,马增凤,黄大辉. 2025

[20]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茉01S的选育与应用. 顾建强,罗炜强,温怀常,田大刚,陈建民. 202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