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度对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燕

作者: 刘海燕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密度;产量;穗部性状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2 年 18 卷 13 期

页码: 64-65+84

摘要: 以4个不同熟期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5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杂交种的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秃尖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李向龙,张晓东,张中宝,张立全,吴忠义. 2015

[2]种植密度对鲜食糯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汪波,魏亚凤,李波,薛亚光,刘建. 2020

[3]超高产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整齐度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边少锋,赵洪祥,孟祥盟,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闫伟平. 2008

[4]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岳海旺,陈淑萍,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 2013

[5]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唐海涛,张彪,田玉秀,谭君,陈洁,何文铸,康继伟. 2010

[6]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对种植密度的响应. 张宇星,杨致远,张丰屹,李一,赵鑫哲,唐娟,史磊,刘晶,赵海岩,李明顺,张德贵,李新海,雍洪军,金峰. 2023

[7]玉米株高整齐度与穗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翟广谦,陈永欣,田福海,徐惠民. 1998

[8]春玉米高产区不同基因型品种耐密性比较及特征研究. 赵如浪,王永宏,赵健,张文杰. 2014

[9]郑单14号不同种植方式与生理基础研究. 张新,王义波,王振华,王永普,黄伟杰,唐炜. 2000

[10]不同叶夹角玉米杂交种产量潜势的研究. 苏书文,高合明,郭新林. 1990

[11]辽宁水稻穗型分类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徐正进,陈温福,韩勇,邵国军,张文忠,马殿荣. 2007

[12]东北三省水稻产量和品质及其与穗部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 徐正进,邵国军,韩勇,张学军,全成哲,潘国君,陈温福. 2006

[13]辽宁省部分中熟水稻品种穗部性状与结实特性分析. 王昌华,徐正进,张燕之,李学军,郑文静,赵家铭. 2007

[14]氮肥运筹方式对抛栽杂交水稻穗部性状、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张德文,段素梅,王士梅. 2011

[15]节水抗旱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系)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周通,杜晓东,赵海新,杨丽敏,薛菁芳,蔡永盛. 2020

[16]施氮量和比例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陈书强. 2019

[17]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寇思荣,何海军. 2003

[18]超级稻新品种‘松粳15’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于艳敏,武洪涛,张书利,徐振华,闫平,牟凤臣,赵北平,高洪儒. 2015

[19]不同施氮方法对两种株型糯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韩晴,张丹,卢媛,许梅玲,沈新芬,沈渊,王义发,沈雪芳. 2017

[20]优化栽培模式提高双季稻产量. 钱银飞,曾勇军,陈金,谢江,吴玉成,杨小华,彭春瑞.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