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优良茶树品系绿茶香气成分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马林龙

作者: 马林龙;刘艳丽;曹丹;龚自明;刘盼盼;金孝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香气成分;绿茶;气味活度值;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科学

ISSN: 1002-6630

年卷期: 2019 年 010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感官审评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个茶树品系所制绿茶的香气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分析.结果表明,6个茶树品系所制绿茶均具有鲜、清、高等典型的绿茶香气特征,其中01-4-7、20-2-1和03-7-1带有花香;共检出55个香气成分,以醛类、醇类、酯类化合物为主,芳樟醇、壬醛、(Z)-己酸-3-己烯酯和香叶醇含量较高,其次是(E)-己-3-烯基丁酸酯、二甲硫、水杨酸甲酯、庚醛、癸醛等;不同茶树品系所制绿茶在香气物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样品存在一些含量较高的特异性香气成分;共得到9个气味活度值相对较高的香气成分,依次为芳樟醇、癸醛、二甲硫、β-紫罗兰酮、香叶醇、壬醛、庚醛、(E)-2-壬烯醛、(Z)-己酸-3-己烯酯,对所测样品的香气形成贡献较大.多重分析表明:在香气成分上,6个茶树品系与福鼎大白茶(对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茶树品系03-7-4、01-4-7、07-7-68和03-7-1所制绿茶的香气成分较为相似,20-2-1含有较高含量的酯类化合物且香气总量高,07-7-64有高含量的醛类化合物;关键变量分析表明有19个香气成分是所测样品间的关键差异香气成分.

分类号: TS272.51

  • 相关文献

[1]保康不同等级绿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郑琳,刘盼盼,龚自明,王雪萍,程一方,杨伟,唐前勇,郑鹏程. 2021

[2]信阳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尹鹏,王子浩,刘盼盼,刘威,杨转,郭桂义. 2019

[3]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杨霁虹,周汉琛,刘亚芹,王辉,黄建琴,雷攀登. 2022

[4]湖北红茶特征性香气成分分析. 郑鹏程,刘盼盼,龚自明,王胜鹏,滕靖,王雪萍,叶飞. 2017

[5]不同酵母对脐橙果酒品质的影响. 胡小琴,刘伟,许弯,胡梓妍,戴润平,张菊华. 2021

[6]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 周顺珍,杨春,郭燕,陈娟,陈正武,龚雪. 2015

[7]安顺名优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 沈强,邵亦俊,邵欣宇,郑文佳. 2014

[8]"春闺"绿茶香气成分鉴定分析.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单睿阳,陈志辉,游小妹. 2021

[9]茶树鲜叶采前诱导和采后加工对类胡萝卜素及其衍生香气的影响. 施江,王佳童,彭群华,吕海鹏,Susanne Baldermann,林智. 2023

[10]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11]贺州6种主要绿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郑凤锦,林波,徐绍山,吴彩谦,董文斌. 2019

[12]变温滚炒与高温足干提香结合对秋季炒青绿茶品质的影响. 黎娜,唐睿,钟兴刚,黄怀生,陈大海,王敏名,李晋中,张清敏,舒珲,粟本文. 2023

[13]不同干燥方式对夏季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王奕,罗红玉,袁林颖,吴全,杨娟,王杰,张莹,钟应富. 2021

[14]不同季节绿茶香气成分的判别与聚类分析. KANG Suyoung,朱荫,郑新强,梁月荣,林智. 2018

[15]16个茶树新品系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宁静,杨阳. 2020

[16]白化和黄化茶树品种绿茶游离氨基酸、儿茶素类及咖啡碱差异分析. 徐玉婕,戴晓晶,吴纪忠,刘亚芹,周汉琛,杨霁虹,王辉,黄建琴,丁勇,雷攀登. 2023

[17]6个云南大叶种茶树新材料制作绿茶的适制性. 邓少春,梁名志,包云秀,陈春林,徐丕忠,李朝云,田易萍. 2017

[18]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王秀萍,游小妹,钟秋生,陈志辉,林郑和,单睿阳,陈常颂. 2018

[19]茶树黄化新品系加工绿茶品质组分分析. 张翔,刘东娜,龚雪蛟,李兰英,尧渝,黄藩,汪闵,罗凡. 2021

[20]早生优质高产绿茶茶树新品种'湘茶研1号'选育研究.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宁静,刘勇.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