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原料配比对发酵型鸡肉黄豆酱营养及风味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龙正玉

作者: 龙正玉;邹金浩;杨怀谷;任国谱;曹清明;唐道邦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鸡肉;黄豆酱;营养;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风味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0254-5071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10 期

页码: 161-169

摘要: 为促进鸡肉的深加工利用,增加复合发酵大豆调味品种类,以纯黄豆发酵酱为对照(CK),将黄豆与不同比例鸡胸肉复配(黄豆∶鸡肉质量比9∶1、8∶2、7∶3、6∶4、5∶5)后发酵制成发酵型鸡肉黄豆酱(CSP),通过测定营养成分、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指标评价其综合品质。结果表明,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的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黄豆∶鸡肉(6∶4)组的蛋白质(12.59 g/10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1.06 g/100 g)较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含量(35.74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13.79 mg/g)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66.91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其营养价值较高。与CK组相比,发酵型鸡肉黄豆酱中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40.95%~52.65%)。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组的感官评分均高于CK组,且黄豆∶鸡肉(6∶4)组的感官评分最高,为73.2分。由此可见,黄豆与鸡肉混合发酵制酱提高了黄豆酱的综合品质,其中以黄豆与鸡肉复配比例为6∶4组的黄豆酱综合品质最好。

分类号: TS264.24

  • 相关文献

[1]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酿造温度对黄豆酱风味的影响. 乔鑫,李冬生,乔宇,康旭,黄红霞. 2011

[2]氨基酸态氮对番茄产量、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刘伟,陈殿奎,李式军. 2006

[3]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形成机制及脂质调控研究进展. 姜家帅,孙进华,蒋守群,阮栋. 2023

[4]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 赵伟. 2008

[5]不同品种鸡肉氨基酸质量及风味分析. 李维红,高雅琴,杨晓玲,席斌. 2019

[6]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分析. 周明珠,熊光权,乔宇,汪超,汪兰,吴文锦,李新,石柳,丁安子,黎彩. 2020

[7]鲜食玉米发育过程中游离糖和氨基酸变化. 牛丽影,李大婧,刘春泉,宋江峰,陈计峦,陈艳萍,袁建华. 2020

[8]嗜根考克氏菌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 刘毕琴,李宏,陈骏飞,王馨蕊,朱力舟,陶慧玲,孔燕,李会民,史巧. 2023

[9]15个杂交柑橘品种的果实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对风味品质的影响. 林媚,张伟清,王天玉,柯甫志,冯先桔,姚周麟,徐程楠. 2022

[10]益生菌发酵南瓜籽工艺优化及产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刘战霞,李文琦,杨慧,吴宏,贾文婷. 2023

[11]不同品种鸡汤风味品质比较研究. 王炜,诸永志,宋玉,张牧焓. 2012

[12]鱼肥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林媚,何风杰,徐小菊,冯先桔,王天玉,姚周麟. 2022

[13]紫果西番莲中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 莫仁甫,廖洁,劳水兵,覃国新. 2018

[14]麦长管蚜种群消长与小麦植株游离氨基酸的关系. 李克斌,尹姣,曹雅忠. 2010

[15]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2019

[16]微波处理对食品风味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崔亚鹏,张国治,张康逸. 2020

[17]谷物饮料的研究进展. 张瑞,刘敬科,常世敏,刘俊利. 2023

[18]蓝鳍金枪鱼不同部位肌肉的营养与主要风味分析. 赵玲,胡梦月,曹荣,刘淇,孟凡勇. 2023

[19]猪肉肉质和风味的提高与改善. 李文刚,焦福林,吴志娟,闫益波,申超,隋超. 2011

[20]养殖地域和商品规格划分对大菱鲆营养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庄小妹,郭全友,郑尧,魏帮鸿,杨絮.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