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0年中国区域氮沉降时空格局模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顾峰雪

作者: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闫慧敏;李洁;郭瑞;钟秀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氮沉降;降水;能源消费;施肥;模型模拟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6 年 36 卷 12 期

页码: 3591-360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近年来,通过沉降和施肥形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氮素持续增加,众多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第三大氮沉降区。氮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系列过程都相互联系,碳循环及其格局也受到氮的影响,因此大气氮沉降的变化受到广泛关注,探明区域大气氮沉降的时空格局对评估氮沉降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一个基于降水、能源消费和施肥数据的氮沉降时空格局模拟方法,通过与观测数据的比较说明该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氮沉降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模拟了1961—2010年中国区域氮沉降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1961—2010年中国区域年平均氮沉降速率为0.81 g N m~(-2)a~(-1),由20世纪60年代的0.31 g N m~(-2)a~(-1)增加到21世纪初的1.71g N m~(-2)a~(-1),年增长率为0.04 g N m~(-2)a~(-1)。总氮沉降量由20世纪60年代的2.85 Tg N/a增加至15.68 Tg N/a。(2)NHx-N的沉降速率大约是NOy-N的4倍,是主要的氮沉降形式。1961—2010年我国湿沉降平均速率为0.63 g N m~(-2)a~(-1),是干沉降速率(0.17g N m~(-2)a~(-1))的3.63倍,是氮素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3)在空间上,我国的大气氮沉降速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梯度递减的格局,华北、华中和东北的农田是氮沉降速率最大的区域,同时也是氮沉降速率增长最快的区域。

分类号: X51

  • 相关文献

[1]氮输入对东北土壤碳蓄积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李洁,郭瑞,严昌荣. 2017

[2]氮输入对中国东北地区土壤碳蓄积的影响.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李洁,闫慧敏,郭瑞,钟秀丽. 2016

[3]氮输入对东北土壤碳蓄积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顾峰雪,黄玫,张远东,李洁,郭瑞,严昌荣. 2016

[4]降水和施肥对稻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的耦合作用. 李建强,王鸢,陈晓冬,费冰雁,郭彬,刘琛,李华. 2023

[5]强降水对不同肥期麦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赵素雅,刘强,杨梖,王宁,侯朋福,薛利红,杨林章. 2024

[6]四川省农户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分析——以芦山县为例. 娄博杰,许健民,吕开宇. 2008

[7]基于STIRPAT模型的北京能源压力区域空间变化分析. 李虹,冯仲科,唐秀美,潘瑜春,刘玉,郝星耀. 2016

[8]我国农户生活能源消费升级研究. 刘静. 2014

[9]用RothC-26.3模型模拟玉米连作下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碳的影响.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朱平,任军,王立春,梁爱珍. 2003

[10]RothC模型模拟华北潮土区的土壤有机碳动态. 王金州,卢昌艾,张金涛,单鹤翔,张文菊,黄绍敏,徐明岗. 2010

[11]保护性耕作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王燕,王小彬,刘爽,梁二,蔡典雄. 2008

[12]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生物量积累模型. 高阳,段爱旺,邱新强,张俊鹏,陈金平. 2010

[13]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潜力与产量差研究进展. 刘保花,陈新平,崔振岭,孟庆锋,赵明. 2015

[14]与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Bt抗性治理相关的庇护所策略的初步研究. 侯茂林,吴孔明,彭于发. 2008

[15]利用作物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发展过程. 姚凤梅,曹秀霞,张佳华,曹倩. 2011

[16]旱生植物水力结构特征研究进展. 潘颜霞,许浩,张亚峰,张红霞. 2024

[17]基于MEA-BP模型的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腾发量模拟. 余婷,崔宁博,张青雯,冯禹,龚道枝,胡笑涛. 2018

[18]基于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及处理方法. 姚凤梅,秦鹏程,张佳华,林而达,BOKEN Vijendra. 2011

[19]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气象要素对作物单产影响的模拟研究——以吉林公主岭玉米为例. 侯艳林,姜文来. 2014

[20]陆地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陶福禄,MasayukiYokozawa,YousayHayashi,林而达,陶福禄.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