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郭丽
作者: 郭丽;谭俊峰;林智;吕海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机制;扁形名优茶;工艺;品质
期刊名称: 中国茶叶
ISSN: 1000-3150
年卷期: 2009 年 31 卷 03 期
页码: 22-23
摘要: 机制扁形名优茶加工新工艺在现行工艺(鲜叶-摊放-杀青-摊凉-辉锅)的基础上,增加了滚筒杀青和理条工序,针对其摊放、滚筒杀青、理条、做形、辉干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叶摊放4~8h后,在270℃下杀青1min,摊凉0.5~1.0h,再在200℃下理条2.5~3.0min,摊凉0.5~1.0h,然后以190℃做形后摊凉2.0~3.0h,最后在160℃下辉干,以此工艺加工的扁形名优茶品质较现行工艺加工的好。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不同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品质差异特性分析. 崔宏春,张建勇,敖存,黄海涛,郑旭霞,赵芸,师大亮,余继忠. 2021
[2]变温变频理条工艺对针形茶品质的影响. 罗红玉,吴全,钟应富,袁林颖,张莹,杨娟,唐敏,王明乐,黎星辉. 2018
[3]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贵芳,陈荣冰. 2008
[4]茶树花光波加工工艺探讨. 任家强,申东,黄大灿. 2014
[5]枣渣面条研制及品质研究. 张江宁,丁卫英,张玲,韩基明,杨春. 2020
[6]面条机应用于扁形茶做形技术优化. 吕军,刘忠英,林永良,杨婷,文小山,郑文佳. 2019
[7]杨梅露酒澄清工艺及其品质研究. 夏其乐,陈剑兵,郜海燕,邢建荣,方堃. 2017
[8]萎凋及发酵时间对广东丹霞红茶香气及品质的影响. 王秋霜,凌彩金,乔小燕,陈栋,操君喜,吴华玲. 2019
[9]不同季节不同工艺的有机名优绿茶品质比较. 浦绍柳,何青元. 2005
[10]基于品质分析的哈密瓜真空冷冻-变温压差膨化联合干燥工艺研究. 杨慧,吴洪斌,贾文婷,刘战霞. 2022
[11]云谷大方茶加工工艺优化研究. 夏先江,黄建琴,方吴云,孙钦玉,赵强,徐奕鼎,张家侠,丁勇. 2014
[12]橘瓣速冻工艺参数研究. 单杨,李高阳,张菊华,杨丽,张继光. 2010
[13]冷泡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刘淑媚. 2016
[14]6CDY 80-12型多用机对湄潭翠芽做形工艺参数的优化. 刘忠英,付辉灿,杨婷,陈燕,王彤,刘诗伟,郑文佳. 2018
[15]六堡茶渥堆新工艺优化. 张芬. 2020
[16]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2005
[17]浅议科研院所高科技人才管理机制. 雷鸣. 2010
[18]微生态制剂在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的应用. 李莉娜. 2017
[19]浅论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机制创新简. 刘新颖. 2016
[20]创新管理机制 整合科技资源 推进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学发展. 马万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农田土壤理化参数快速获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齐江涛;程盼婷;高芳芳;郭丽;张瑞瑞
关键词:土壤理化参数;光谱分析;电磁感应;探地雷达;卫星遥感;快速感知
-
基于代谢组学的绿茶热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解析
作者:于帅;许继业;胡争艳;高健健;陈丹;谭俊峰;林智;戴伟东
关键词:绿茶;热加工过程;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化学成分
-
动态顶空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联用技术解析不同品种烘青绿茶的挥发性成分
作者:李玮轩;解东超;邵晨阳;张悦;吕海鹏;林智;杜琪珍;朱荫
关键词:烘青绿茶;茶树品种;挥发性成分;动态顶空萃取联合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嗅觉测量-质谱;关键嗅感物质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冬桑复合茶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作者:孙淑娟;施江;李汉兴;刘露民;彭群华;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冬桑复合茶;香气;非挥发性成分;代谢组学
-
猪粪和羊粪对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张天英;李义红;黄朋娟;张月辰;董伟欣;郭丽
关键词:有机肥;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性;产量
-
竹沥茶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作者:许继业;彭佳堃;高健健;李亚隆;孙若璠;易景波;匡蓓;戴伟东;谭俊峰;林智
关键词:竹沥;茶;香气;滋味;血糖;血脂
-
云南特有"藤条茶"品质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方成刚;杨高中;杨莹彪;张丽秋;陈霞;李连超;吕海鹏;林智
关键词:藤条茶;感官审评;化学成分;挥发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