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体内腥味物质的脱除方法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廖涛

作者: 廖涛;杨玉平;白婵;鉏晓艳;李海蓝;李小定;吴文锦;熊光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白鲢鱼;脱腥;感官评价;气质联用;电子鼻

期刊名称: 食品研究与开发

ISSN: 1005-6521

年卷期: 2018 年 21 期

页码: 49-5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气质联用仪、电子鼻和质构仪等仪器比较茶多酚、姜汁料酒及二者组合脱除白鲢鱼腥味物质的同时对鱼糜风味、鱼肉营养成分和口感的影响,以期建立一种保持鱼肉原始风味和口感的新型脱腥方法。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过3种方法处理后的腥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减少,其中茶多酚姜汁料酒组合时脱腥效果最好,3种评价结果基本吻合,脱腥后的鱼糜无鱼腥味,而且营养和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分类号: TS254.4`O657

  • 相关文献

[1]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比较分析花椒芽与香椿芽炒鸡蛋特征风味. 乔明锋,蔡雪梅,何莲,熊欢,赵欣欣,苗保河. 2024

[2]SPME-HS-GC-MS与电子鼻分析不同产地芦根饮片气味特征. 陈光宇,瞿昊宇,谢梦洲,孙晶,范蓓,王凤忠. 2023

[3]电子感官评价系统在肉品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范蓓蕾,钱建平,刘寿春,杨信廷,王慧. 2014

[4]国内外五种著名全脂牛奶感官评价分析及其电子鼻、电子舌甄别初探. 刘立,李代禧,余华星,潘琦,柴培,王丹丹,刘宝林,乔勇进. 2014

[5]无花果及其果酒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邓星星,江英,马越,赵晓燕,张超. 2016

[6]基于电子鼻的海捕与养殖海鲈鱼鉴别技术研究. 马玉洁,李智慧,周德庆,张道旭,牟伟丽,赵峰. 2016

[7]肉类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杜春林,赵春萍,谭娅. 2023

[8]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白鲢鱼体中的挥发性成分. 杨玉平,熊光权,焦春海,程薇,耿胜荣,李新,李小定,吴文锦,林若泰. 2012

[9]鱿鱼与白鲢鱼混合比例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 张晓慧,郭全友,包海蓉,郑尧,杨絮,魏帮鸿. 2023

[10]不同温度对白鲢鱼肉在蒸煮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鞠健,乔宇,汪超,李阳,廖李,汪兰. 2016

[11]冻藏前后白鲢鱼肉中挥发性成分含量分析. 李阳,汪超,胡建中,廖李,王俊,汪兰,吴文锦,熊光权,程薇,李冬生,乔宇. 2014

[12]冻藏处理对白鲢鱼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与鱼肉肌球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 鞠健,胡建中,程薇,熊光权,汪超. 2016

[13]基于戊糖片球菌发酵酶解鲫鱼基料的工艺研究. 张芸,汪兰,章蔚,高琼,熊光权,王静. 2019

[14]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片脱腥工艺. 张海燕,吴燕燕,李来好,杨贤庆,林婉玲,胡晓,魏涯. 2019

[15]罗非鱼加工副产物脱腥工艺及其腥味物质分析. 邢贵鹏,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陈胜军,郝淑贤,岑剑伟,林婉玲,林织. 2019

[16]HS-SPME-GC-MS分析大蒜水提取物对罗非鱼肉腥味的影响. 吴静,黄卉,李来好,杨贤庆,郝淑贤,魏涯,陈胜军,吴燕燕,林婉玲. 2019

[17]鱼肉腥味物质的来源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吴燕燕,朱小静. 2016

[18]紫菜鳜鱼脱腥及调味工艺优化研究. 马凯迪,黄琼,李莹,柴智,马恺扬,宋欣欣. 2022

[19]无腥味大豆种质创新与利用. 景玉良. 2002

[20]全蛋液脱腥工艺及其效果评价. 卢嘉,林菲,卢晓明,黄亚涛,王凤忠,范蓓.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