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QE互作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喆

作者: 杨喆;孙亚男;齐照明;辛大伟;蒋洪蔚;何琳;栾怀海;刘春燕;钟鹏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荚数性状;加性;上位性;QE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7-4333

年卷期: 2013 年 18 卷 03 期

页码: 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利用Charleston×东农594得到的147个F2:14-F2:19重组自交系群体,对11个环境条件下大豆荚数性状相关QTL的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了分析。在6年11个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的多环境联合分析中定位了11个QTL具有加性效应,其加性(A)贡献率和AE互作贡献率都是微效的。联合分析同时定位到20对QTL具有上位效应,并发现上位QTL的2种作用模式,一种是同一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另一种是不同连锁群上2个QTL间的上位性互作。鉴定出9个具有加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17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能在多个环境条件下被检测到,部分QTL的上位性效应解释的表型变异大于5%。这些在不同环境或不同遗传背景下检测到的QTL,可作为大豆荚数相关性状改良的候选标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图位克隆。

分类号: S565.1

  • 相关文献

[1]花生平均每荚果籽仁数性状QTL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王菲菲,慈敦伟,杨伟强,钟文,于豪谅,周克福,苗华荣,陈静. 2023

[2]基于三维模型重构的花生网纹厚度性状QTL分析. 张胜忠,胡晓辉,慈敦伟,杨伟强,王菲菲,邱俊兰,张天雨,钟文,于豪諒,孙冬平,邵战功,苗华荣,陈静. 2022

[3]大豆粒形性状主效QTL、环境互作和上位性检测.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杜华,崔暐文,刘学义,方宣钧. 2013

[4]水稻花药培养植株再生率的世代平均数分析(英文). 褚启人. 1990

[5]干旱胁迫下水稻柱头外露率加性、上位性效应和Q×E互作的剖析(英文). 余新桥,梅捍卫,罗利军,刘国兰,刘鸿艳,邹桂花,胡颂平,李明寿,吴金红. 2006

[6]水分梯度下水稻CT,LWP和SF的相关及其QTL定位研究. 刘鸿艳,邹桂花,刘国兰,胡颂平,李明寿,余新桥,梅捍卫,罗利军. 2005

[7]水稻粒重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 徐建龙,薛庆中,罗利军,黎志康. 2002

[8]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贺浩华,刘宜柏,蔡跃辉,余秋英,李季能,刘建萍. 1999

[9]烤烟几种化学成分的QTL初步分析. 肖炳光,卢秀萍,焦芳蝉,李永平,孙玉合,郭兆奎. 2008

[10]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 郑建华,孙永建,唐清. 2010

[11]水稻籼粳交DH群体耐热性的QTLs定位. 曹立勇,朱军,赵松涛,何立斌,颜启传. 2002

[12]选择基因型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孙艳萍,王建康. 2009

[13]玉米八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鉴定. 曹晓良,翟立红,刘瑞响,陶勇生,张祖新. 2012

[14]利用CSSL和BIL群体分析稻米垩白率QTL及互作效应. 周立军,刘喜,江玲,郑蕾娜,陈亮明,刘世家,翟虎渠,万建民. 2009

[15]优质水稻品种越光(Koshihikari)中控制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值的QTL分析. 张永生,江玲,刘喜,刘世家,陈亮明,翟虎渠,万建民. 2010

[16]甘蓝型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定位与分析. 张书芬,傅廷栋,朱家成,王建平,文雁成,马朝芝. 2006

[17]棉花植株形态学性状遗传网络的关联分析(英文). 余霁雯,薛昂立,范术丽,宋美珍,庞朝友,裴文锋,喻树迅,朱军. 2016

[18]陆地棉中G6主要性状主效和上位性QTL分析. 张先亮,高俊山,宋国立,刘方,黎绍惠,刘克锋,楚宗艳,邵玉英,王坤波. 2009

[19]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王安琪,姚艳梅. 2023

[20]水稻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的QTL分析(英文). 孙黛珍,江玲,刘世家,张迎信,黄培鸿,程遐年,翟虎渠,万建民.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