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视角下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思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丰
作者: 王丰;郑百龙;许标文;吕姗;王景辉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县域经济;农业科技创新;县域农业;区域农业
期刊名称: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ISSN: 1002-1248
年卷期: 2012 年 24 卷 04 期
页码: 7-10+15
摘要: 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涵义以及与县域经济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县域农业科技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县域农业科技创新特点的对策建议。
分类号: F323.3
- 相关文献
[1]大兴安岭旱作丘陵区县域农业发展模式探究——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为例. 郝桂娟,任天志. 2009
[2]红黄壤区域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 . 2003
[3]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路——以辽南地区果树业为例. 唐莉,周晏起,王毅,刘影,周洪富. 2017
[4]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讨与实践——以华东(江苏)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案例. 严少华,李德新. 2012
[5]河北省滨海平原农业区域性差异分析. 孙进群,闫立波,杨兰伟,孙世刚. 2010
[6]山西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探讨. 程慧,朱俊菲,杜学梅,贺晋瑜,李亮,雷晓霞. 2013
[7]构建五大系统 支撑和引领区域农业转型升级——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孙丽萍,汪国平,袁群英,吴永华,戚行江. 2017
[8]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区域农业规划方法研究. 周灿芳. 2011
[9]基于“钻石模型”的广东区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万忠,周灿芳,柯清标,徐一菲,李丹霞,曹阳. 2009
[10]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 周灿芳,曹阳,余华荣,张禄祥,柯清标,段洪洋,黄红星. 2007
[11]珠三角优势农产品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 骆浩文. 2005
[12]参与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探析. 雷锦霞,樊军亮. 2002
[13]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区域学科布局模式探索. 王琳,胡铁华. 2019
[14]加强区域农业科技合作 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陆宇明,梁明柳,韦志扬,李云祥,甘立. 2011
[15]新阶段创新区域农业科研工作路径探析——以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为例. 潘廷由,梁忠明,吴健强,韦德斌. 2015
[16]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基于技术诱导理论与发达国家经验. 洪宇,陈秧分,刘坚. 2024
[17]优化化肥资源区域配置 提高粮食整体生产能力. 王瑞玲. 2005
[18]应用型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分析研究. 谷佳林,梁丽娜,赵同科,耿冬梅,杜连凤,邹国元. 2019
[19]基于MaxEnt和MCR的四川省柑橘生产布局模拟. 林正雨,陈强,邓良基,李晓,何鹏,唐莎. 2019
[20]我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途径与战略重点. 尹昌斌,周颖,邱建军.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聚两优53的选育
作者:张建林;廖学群;王丰;张泽佳;彭国巍;柳武革;王新;黄广平;谢沛丽;许岱;姚润沐
关键词:杂交水稻;聚两优53;品种选育
-
弱感光型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广泰优6355的选育
作者:吴海;柳武革;李越;王丰;高顺利;李金华;王水俊;窦梓源;李镭;张志荣
关键词:弱感光型;杂交稻;广泰优6355;选育;制种技术
-
华南双季稻区不同季别种植籼稻品种整精米率差异及高整精米率材料筛选
作者:陈洛;李学忠;谢国威;杨梯丰;杨武;赵均良;王丰;周玲艳;董景芳
关键词:籼稻;整精米率;早季;晚季;华南稻区
-
福建省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实践经验与思路建议
作者:王丰;周江梅;杨小裕
关键词:福建;山区;乡村产业;精准帮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生态保护
-
华南晚杂交稻叶片SPAD值及其一般配合力和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
作者:廖亦龙;柳武革;王丰;刘迪林;孔乐;李金华;霍兴;付崇允;朱满山;曾学勤
关键词:杂交稻;SPAD值;一般配合力;遗传效应;动态变化
-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作者:王丰
关键词:广东;水稻;稻种资源;水稻矮化育种;优质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栽培技术;科技创新
-
水稻不育系泰丰A创制及其优良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研究
作者:王丰;刘迪林;朱满山;廖亦龙;李金华;付崇允;曾学勤;马晓智;霍兴;孔乐;柳武革
关键词:杂交稻;不育系;保持系;泰丰A/B;稻米品质;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