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雪玲

作者: 杨雪玲;王彩霞;白婵;熊光权;王炬光;耿胜荣;廖涛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加州鲈;挥发性风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相对气味活度值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0 年 41 卷 024 期

页码: 237-244,2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对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分析条件的优化及结合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法和相对气味活度(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值对鲈鱼背部肌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并以淡水鱼肉中典型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己醛、庚醛、壬醛、癸醛、苯甲醛、1-辛烯-3醇、2,3-辛二酮)作为参照对象,以峰面积作为主要指标对HS-SPME-GC-MS分析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HS-SPME-GC-MS的较佳分析条件为鱼肉与饱和食盐水质量比7∶3,萃取温度70℃,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5 min,并经分析得到鲈鱼背部肌肉中含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羰基类、醇类、烃类化合物,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6.50%、7.15%、57.54%,其中己醛、庚醛、辛醛、壬醛、癸醛、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为新鲜鲈鱼背部肌肉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本实验方法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对鲈鱼背部肌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分析与鉴定.

分类号: TS254.1

  • 相关文献

[1]14种侧耳属食用菌干品挥发性香味成分分析. 殷朝敏,范秀芝,樊喆,史德芳,高虹. 2018

[2]杏仁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离鉴定. 李素玲,王强,田金强,张子德. 2011

[3]嗜根考克氏菌K45对发酵猪肉品质的影响. 刘毕琴,李宏,陈骏飞,王馨蕊,朱力舟,陶慧玲,孔燕,李会民,史巧. 2023

[4]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内蒙古通辽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赵志惠,张燕东,盈盈,李润航,降晓伟,刘江英,黄奕颖,阿嘎日,吴洪新. 2024

[5]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茶树花茶香气成分. 陈丽华,吕新,韦航,毛文龙,李玥仁. 2021

[6]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4种野生食用菌干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陈诚,黄羽佳,黄文丽,谢丽源,彭卫红,郑林用. 2015

[7]四种桑黄类真菌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杨娟娟,孙波,王卓仁,刘启燕,赵会长,周洪英. 2023

[8]干腌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陈方雪,王世哲,邱文兴,熊光权,乔宇,吴文锦,汪兰. 2023

[9]基于HS-SPME-GC-MS法优化酱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条件. 李娟,韩东,米思,李侠,张春晖. 2018

[10]HS-SPME-GC-TOF-MS分析云南怒江草果不同部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吴桂苹,段君宇,朱科学,谷风林,秦晓威,郝朝运,杨毅. 2020

[11]不同瓤色小型西瓜成熟果实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肖守华,马德源,王施慧,王崇启,董玉梅,刘淑梅,侯丽霞,焦自高. 2014

[12]毛氏红烧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王瑞澄,周芳伊,黄峰,张良,赵志磊,张春江,张泓. 2019

[13]不同萃取方式下熟化马铃薯挥发性物质分析. 张欣昕,张福金,康博洋,郭志刚,黄洁. 2023

[14]疏果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刘品何,刘胜,秦伟帅,张家荣,赵新节. 2014

[15]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桑椹果醋挥发性成分. 梁贵秋,李全,吴婧婧,陆飞,肖更生. 2012

[16]基于电子鼻与HS-SPME/GC-MS技术的香芋南瓜果实香气物质解析.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王雯雯,黄文洁,史敬芳,黄河勋. 2018

[17]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刘敬科,张爱霞,李少辉,赵巍,张玉宗,邢国胜. 2017

[18]4份贵州特色香稻挥发性成分分析. 张志斌,田瑞平,吴娴,王倩,唐会会,王忠妮,龚记熠,彭强,朱速松. 2022

[19]生晒参和红参地下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崔丽丽,赵卉,宋娟,闫梅霞,罗婧,冯志伟,陈曦,董昕瑜,王丽英,苏丽敏,宋超,赵宇. 2022

[20]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芋南瓜叶片的香气物质成分及特征. 李俊星,钟玉娟,罗剑宁,何晓莉,龚浩,吴海滨,晏石娟,黄河勋.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