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工艺对金牡丹茶树花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梁贤智

作者: 梁贤智;骆妍妃;阳景阳;农玉琴;陈杏;梁光志;陈远权

作者机构:

关键词: 茶树花;干燥工艺;感官品质;氨基酸组分;挥发性成分

期刊名称: 食品工业科技

ISSN: 1002-0306

年卷期: 2024 年 015 期

页码: 253-26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不同干燥工艺对金牡丹茶树花品质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选择真空冷冻干燥(预冻2 h,冷冻干燥6、8、10 h,冷阱温度-50℃,处理1、2、3)、热风干燥(处理时间3、4、5 h,烘焙温度75℃,处理4、5、6)及自然干燥处理(CK)3种干燥工艺处理,分析不同干燥处理方式对茶树花感官品质、内含物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所制茶树花感官品质最优,均能保留花蜜香,且处理3的茶树花感官审评总分最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较高,总氨基酸、甜味、鲜味、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3种干燥工艺条件下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7种,醇类、烷类及酮类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HCA)表明,挥发性物质分为4组,与3种干燥工艺相对应。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筛选出变量重要性(VIP)值大于1的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35个,而苏合香醇为CK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综上所述,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处理最能保留茶树花香和内含物,其中处理3综合评价最优。本研究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茶树花品质和风味的影响及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分类号: TS272.4

  • 相关文献

[1]不同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罗学平,敬廷桃,李丽霞,赵先明. 2015

[2]干燥工艺对枇杷花茶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其毒理学评价. 郑美瑜,李建军,冯健君,陆胜民. 2018

[3]不同加工工艺对山楂叶代用茶品质的影响. 吴玲玲,覃仁源,罗莲凤,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莫小燕,冯兰,梁光志. 2023

[4]烘焙对祁门红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张晓磊,刘亚芹,周汉琛,雷攀登. 2023

[5]不同干燥方式下黑毛茶风味品质的比较分析. 赵熙,钟妮,余鹏辉,黄浩,周浩,谭正初,郑红发. 2022

[6]茶树花泡制保健酒研究初报. 喻云春,罗显扬,周国兰,胡华健,何莲. 2009

[7]茶树花光波加工工艺探讨. 任家强,申东,黄大灿. 2014

[8]茶树花泡制酒研究初报. 喻云春,罗显扬,周国兰,胡华健,何莲. 2009

[9]贵阳市主栽茶区茶树花的开花习性与生物量. 黄燕芬,俞迎春,周国兰,姜金仲,李巧进,赵银,王胤. 2015

[10]加工工艺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黄燕芬,魏成熙,何嵩涛,姜金仲,周国兰,俞迎春. 2013

[11]茶花红茶窨制技术初探. 申东,何萍,喻园,范定松,张畅,喻云春. 2017

[12]茶树花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崔晓明,喻云春,张广成,葛衡. 2012

[13]茶树花贮藏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黄燕芬,宋志辉,姜金仲,俞迎春,周国兰,潘聪. 2012

[14]茶树花的主要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分析. 马蕊,杨开放,林勇,滕翠琴,阳琼芳. 2018

[15]茶树花的生化特征与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李利欢,赖榕辉,黄秀鑫,肖丽红,黄海英. 2018

[16]茶树花体外抗氧化活性. 马蕊,林勇,滕翠琴,阳琼芳. 2019

[17]基于荧光标记的茶树花转录组序列SSR标记开发. 邓少春,陈林波,田易萍,陈春林,徐丕忠,李朝云,梁名志. 2018

[18]微波杀青对茶树花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振康,叶乃兴,邬龄盛,杨江帆. 2005

[19]茶树花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优化及萃取物GC-MS分析. 刘姝娟,马梦君,罗理勇,曾亮. 2015

[20]基于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的茶树花不育基因挖掘. 陈林波,夏丽飞,田易萍,李梅,宋维希,梁名志,江昌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