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锈变异体的RAPD分子验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秦琳

作者: 秦琳;李杉;崔凯荣;王亚馥;倪建福;周文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RAPD;花粉管通道;外源DNA导入

期刊名称: 西北植物学报

ISSN: 1000-4025

年卷期: 1997 年 17 卷 06 期

页码: 22-26+201

摘要: 将长穗偃麦草DNA导入普通小麦甘麦8号,在其后代出现广泛变异,并从中选育出两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姊妹变异体。本实验以原供体和受体作为对照,对两个变异体进行了RAPD分子验证,其主要结果为:两个变异体的大多数引物扩增产物带型类同于受体,而与供体带型差异显著;在81个引物中有2个引物检测出了DNA的多态生,主要表现为变异体90001-17中1条带活性不仅超过受体,而且也远超过90001-1的相应带活性,同时两个变异体都出现了1条供体和受体都没有的新带,分子量约为1044bp;另一引物扩增后,变异体90001-17和90001-1分别出现了2条和1条特异性带,分子量约为1073bp和1020bp,此外在两个变异体阳极端带明显被激活,而受体中1条分子量约为968bp的带在变异体中活性降低或消失等。从而表明抗锈变异体9001-17和90001-1的形成是供体的DNA片段进入受体基因组的结果。

分类号: S512.103

  • 相关文献

[1]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及RAPD分子验证. 雷勃钧,李希臣,卢翠华,钱华,周思君,谢纬武,王斌. 1994

[2]外源DNA导入高粱及其后代的RAPD分子验证. 王黎明. 2002

[3]外源DNA导入小麦变异后代的抗旱耐盐性初步鉴定及RAPD验证. 刘青,孙兰珍,宋伟,隋新霞. 2004

[4]长穗偃麦草DNA导入引起的冬小麦后代性状变异及其遗传研究. 欧巧明,倪建福,张正英,陈玉梁. 2005

[5]外源DNA导入大豆变异后代的SOD同工酶分析. 刘德璞,袁鹰,庄炳昌. 1991

[6]外源野生大豆DNA导入栽培大豆引起的变异. 雷勃钧,尹光初,王树林,卢翠华,钱华,周思君,张开旺,隋德志,林忠平. 1989

[7]外源DNA直接导入大豆的研究. 雷勃钧,尹光初,卢翠华,钱华,张开旺,周思君,王树林. 1991

[8]玉米DNA导入水稻变异后代的研究. 王永斌,赵远玲,闫丽娟,孟庆勇,王广金. 2011

[9]耐草甘膦菜豆DNA导入大豆及其分子检测. 陶波,栾凤侠,沈晓峰,关荣霞,邱丽娟. 2007

[10]玉米DNA导入水稻的RAPD分子验证. 王永斌,孟庆勇,刘传雪,王广金. 2009

[11]高粱DNA导入普通小麦选育高产春小麦新品系研究. 倪建福. 2003

[12]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3]外源DNA导入小麦后D_0代的幼胚离体培养. 叶春雷,欧巧明,倪建福,杨随庄. 2007

[14]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唐凤兰,张晓东,王广金,李忠杰,张宏纪,孙岩. 2002

[15]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6]大麦DNA导入小麦诱导抗白粉病变异的研究.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胡学义,王西成. 1992

[17]低渗—离心法直接导入外源基因研究. 宋艳,张志勇,宣朴,丁卫红,岳春芳. 1993

[18]大麦DNA导入小麦产生抗白粉病变异的遗传研究. 阎新甫,刘文轩,王胜军,王西成,王锡锋. 1994

[19]高麦草和簇毛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黄承彦,杨平平,殷毓芬,颜廷进,单承荣,吴祥云. 1993

[20]外源DNA导入小麦后雄性不育变异的初步研究. 杨景成,于元杰,齐延芳.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