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比较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金娥

作者: 杨金娥;黄庆德;周琦;黄凤洪;邓乾春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冷榨;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比较研究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3 年 35 卷 003 期

页码: 321-32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中挥发性成分,借助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并比较了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变化.研究发现,冷榨亚麻籽油主要挥发性成分有正己醇、2-丁醇、2-甲基丁醇、戊醇、正己醛、2-乙基呋喃等,其中醇类物质相对总含量可达66%;相比而言,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下降,出现大量美拉德反应产物糠醛及以吡嗪、吡咯、吡啶为主的芳香杂环类化合物,致使醛类(140℃,25.1%)和杂环类(140℃,41.68%)物质相对含量快速升高,这些特征挥发性成分赋予热榨亚麻籽油浓郁的烤香气味;但据研究这些芳香杂环化合物及其复合物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因而影响到热榨亚麻籽油的食用安全性,相比较而言,冷榨亚麻籽油食用更为安全.

分类号: TS225.1

  • 相关文献

[1]脱胶与脱酸对菜籽油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董玲,梁强,黎剑,李浦,朱宇,周琦. 2019

[2]微波加热对热榨和冷榨花生油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同成,杜方岭,刘丽娜,陶海腾,邱斌,刘玮,刘振华. 2014

[3]不同制油方法对苦杏仁油品质的影响. 吕真真,张春岭,刘慧,杨文博,刘杰超,王思新,黄纪念,焦中高. 2015

[4]不同方法萃取长叶橙种子油品质的比较. 孙谦,胡中海,孙志高,盖智星,黄巧娟,郝静梅. 2015

[5]不同产地亚麻籽冷榨油脂肪酸的GC-MS分析. 廖丽萍,肖爱平,冷鹃,刘亮亮,梅时勇. 2018

[6]冷榨亚麻籽油的流变特性研究. 刘昌盛,李文林,黄凤洪,杨湄,邓乾春,郑畅,周琦. 2014

[7]热榨花生粕中淀粉液化预处理工艺研究. 张愉,宗爱珍,徐同成,杜方岭,李倩. 2024

[8]不同配比的亚麻籽油与大豆油混合油全部替代鱼油对杂交鲟生长的影响. 刘彩霞,邢薇,刘洋,李铁梁,马志宏,姜娜,李文通,罗琳. 2017

[9]抗氧化剂对室温储存亚麻籽油过氧化值变化的影响. 党玲,祁乐乐,冯耀,牛小军,胡晓军. 2019

[10]光皮木瓜原花青素提取物对不同饱和度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吕亭亭,秦召,刘华敏,马宇翔,王守涛,郑永战,汪学德. 2021

[11]包装材料、储存环境及储油罐充氮对亚麻籽油保质期的影响. 王振,胡晓军,殷龙龙,许光映,高忠东,李群,车星星. 2021

[12]加工工艺对亚麻籽油降脂活性的影响. 邓乾春,禹晓,许继取,黄庆德,黄凤洪,杨金娥. 2012

[13]亚麻籽油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胡晓军,郭忠贤,赵毅. 2005

[14]施肥对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的影响. 胡晓军,王振,高忠东,许光映,李群. 2015

[15]亚麻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的测定. 魏晓珊,邓乾春,张逸,黄庆德,任丹丹. 2015

[16]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振,高忠东,许光映,李群. 2022

[17]亚麻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杨金娥,黄凤洪,黄庆德,邓乾春. 2011

[18]亚麻籽油的营养特性研究进展. 邓乾春,禹晓,黄庆德,黄凤洪,钮琰星,郭萍梅,刘昌盛. 2010

[19]亚麻籽油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黄庆德,刘列刚,郭萍梅,黄凤洪. 2004

[20]亚麻籽油的保质期研究. 王振,胡晓军,高忠东,许光映,李群.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