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夏益民
作者: 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后发酵;夏秋红茶;茶色素;品质成分;香气组分
期刊名称: 食品与发酵工业
ISSN: 0253-990X
年卷期: 2021 年 013 期
页码: 180-18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后发酵工艺对夏秋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以夏秋工夫红茶毛茶为研究对象,将其在控温控湿的环境下后发酵6.0 d,每隔0.5 d取样测定,分析了后发酵对红茶品质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研究了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后发酵的进行,生化成分含量、汤色属性指标呈波动下降或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香气组分在后发酵2.5~3.5 d时含量较高;后发酵3.0 d时,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比值较低(0.70),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未后发酵红茶(P<0.05),同时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较高,茶褐素、咖啡碱、辛酸等含量较低;后发酵3.0 d可有效改善夏秋红茶品质;苯乙醇、β-紫罗酮、香叶基丙酮、辛酸、茶褐素、总儿茶素为不同后发酵阶段的差异化合物。该研究为夏秋红茶的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
分类号: TS272.52
- 相关文献
[1]普洱茶后发酵过程中多酚类成分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吕海鹏,王梦琪,张悦,朱荫,林智. 2018
[2]砂梨多酚氧化酶处理对夏秋红茶品质的影响. 叶飞,高士伟,龚自明. 2013
[3]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 叶飞,高士伟,郑鹏程,王雪萍,李传忠,龚自明. 2012
[4]利用水果多酚氧化酶改善夏秋红茶品质. 邹纯,许勇泉,陈建新,汪芳,尹军峰. 2021
[5]后发酵过程翻堆次数对陈香茶综合品质的影响. 黄国资,陈栋,赖兆祥,卓敏,王秋霜. 2010
[6]晒青茶杀青程度对后发酵的影响初探. 罗琼仙,何青元,李晓霞. 2010
[7]世界蘑菇培养料制备技术的发展. 孔祥君,宋德瑜. 1991
[8]腐乳后发酵过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存在形式的研究. 龚丽 ,郝淑贤 ,潘珂 ,陈永泉 ,刘欣. 2004
[9]双孢菇标准化栽培及培养料发酵管理技术. 刘树才,刘国宇. 2013
[10]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八)茶色素的提取制备技术.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尧渝. 2009
[11]发酵条件对红茶茶色素形成的影响研究进展. 崔宏春,张建勇,赵芸,黄海涛,敖存,李红莉,师大亮. 2022
[12]茶色素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研究. 卢素芳,王胜鹏. 2015
[13]茶多酚氧化产物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罗学平,李丽霞,成洲,李清,李丹,敬廷桃. 2017
[14]茶色素的提取制备技术.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尧渝. 2009
[15]紫色芽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茶色素和儿茶素组分的变化. 邓波,韦城,罗金龙,刘冠群. 2023
[16]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及色差的影响. 刘千录,江用文,江和源,张建勇,滑金杰,徐斌,薛金金. 2014
[17]茶树品种对红茶茶汤色素及色差的影响. 刘千录,江用文,江和源,张建勇,,滑金杰,徐斌,薛金金. 2014
[18]茶叶功能成分提取制备专题(八) 茶色素的提取制备技术. 张建勇,江和源,崔宏春,尧渝. 2009
[19]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20]不同处理方法对金丝2号枣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 王淑贞,王传增,孙家正,季静.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作者:谢佳灵;陈佳瑜;袁海波;王立磊;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舌;代谢组学;滇红茶汤;非挥发性组分
-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作者:陈红平;蔡晓明;吴正浩;袁海波
关键词:茶叶质量安全;茶园绿色防控;茶叶清洁化生产;高通量精准检测;风险评估
-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分析揉捻转速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吴仕敏;余勤艳;朱佳依;滑金杰;沈帅;江用文;袁海波;李佳
关键词:工夫红茶;揉捻转速;风味品质;内质成分;代谢组学
-
不同冷冻和摇青工艺的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作者:夏益民;王近近;袁海波
关键词:萎凋;冷冻;摇青;红茶
-
基于智能感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滇红工夫茶汤综合感官品质评价
作者:陈佳瑜;袁海波;沈帅;邓余良;刘政权;谢佳灵;杨艳芹;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滇红工夫茶汤
-
不同毛火程度绿茶的品质成分及感官风味比较
作者:吴荣梅;滑金杰;袁海波;叶浩;汪永奇;余秀宏;王近近;余书平
关键词:绿茶;毛火程度;含水率;品质
-
电子眼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滇红工夫茶汤色泽
作者:陈佳瑜;杨艳芹;袁海波;邓余良;沈帅;刘政权;江用文
关键词:电子眼;多元统计分析;茶汤;色泽;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