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早熟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齐霞

作者: 李齐霞;李中青;祁丽婷;王敏;王瑞;孙万荣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配合力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6 年 44 卷 02 期

页码: 148-151+163

摘要: 玉米种质是玉米育种的物质基础,育种工作对种质的利用最终归结为对性状配合力的选择。为了明确近年选育的早熟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为长治地区优势组合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选用近年来育成的早熟玉米自交系YZ130,YZ141B,C238和长治地区早熟骨干自交系PH6WC,昌7-2,414,M9,长455,使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8个自交系的10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15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新选育的YZ130,YZ141B和C238中,一般配合力方面各个农艺性状都表现比较突出的是YZ141B,利用自交系YZ141B容易培育出高产抗倒的优良组合,在以后的测配中可重点应用;C238可直接利用,但在组配时需要注意测验种秃尖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YZ130需要改良穗长和百粒质量。生产上常用的早熟骨干自交系PH6WC,昌7-2,414,M9,长455中,414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但需要改良秃尖;M9的秃尖一般配合力表现为最大正向效应,行粒数表现为最大负向效应,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良秃尖和行粒数;长455需要改良百粒质量;PH6WC、昌7-2也不是每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高,在某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配合力,秃尖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为负向效应,可用来改良秃尖,而百粒质量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为较高的正效应,可增加组合的籽粒质量。供试的15个组合中,YZ130/PH6WC,C238/长455,YZ130/昌7-2,YZ141B/昌7-2,YZ141B/414和C238/414这6个组合的产量特殊配合力较高,需要进一步做鉴定试验。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蔡志飞,陆虎华,陈国清,薛林,黄小兰. 2001

[2]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吴雯雯,邵元健,吴永升. 2016

[3]新选育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王江民,李雁,李槐芬. 1999

[4]外来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陈海军. 2015

[5]鲜食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双列杂交分析. 沈雪芳,王义发,罗红兵,黄璜. 2010

[6]19个早熟玉米自交系改良德美亚3号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隋冬华,唐贵,武新娟,张冬雪,高佳缘,孙晶,刘金江,王江. 2020

[7]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8]Suwan种质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 沈建华,任洪,徐如宏,王春梅. 2012

[9]7个旅大红骨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评价. 彭雷,李季竹,金明华,苏义臣,杨伟光. 2008

[10]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 刘鹏,任英,闫丽娜. 2004

[11]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12]内蒙古主推玉米品种部分自交系产量配合力分析及其遗传关系研究. 孙峰成,冯勇,苏二虎,张来厚,赵瑞霞,刘志雄,石海波. 2011

[13]14份引进美国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张新,鲁晓民,曹丽茹,张前进,魏昕,郭金生,王振华. 2020

[14]同一群体的12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 石运强,孙艳杰,景玉良,邵勇,魏国才,南元涛,金振国,高利,冯鑫. 2019

[15]53份玉米循环群体选系材料的配合力分析. 高婷婷,路明,张志军,郑淑波,王敏,周旭东,王楠,杨伟光,刘文国. 2019

[16]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洋. 2018

[17]25份引进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利用潜力分析. 魏建伟,岳海旺,陈淑萍,谢俊良,彭海成,卜俊周. 2021

[18]玉米自交系KA105和91227的配合力分析. 杨彦忠,周玉乾,连晓荣,周文期,王晓娟,刘忠祥,何海军,寇思荣. 2021

[19]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92的选育与应用. 徐立华,周柱华,阴卫军,徐相波,邱登林,韩金龙,许方佐,邢燕菊,丁一. 2009

[20]含有玉米远缘种质的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应用评价. 王振华,张前进,张新.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