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刘海燕

作者: 刘海燕;张伟;薛敏;秦玉昌;吴秀峰;郑银桦;郭利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三聚氰胺;吉富罗非鱼;急性毒性实验

期刊名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5854

年卷期: 2009 年 33 卷 05 期

页码: 105-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采用接触、腹腔注射及口服3种致毒方式,对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三聚氰胺的急性毒性研究.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进行21 d的吉富罗非鱼摄食养殖实验,实验鱼初体重为(55.00±0.05)g.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溶解度较低,在接触实验中其水溶液没有表现出毒性,96LC50>3500 mg/L;而在腹腔注射致毒方式下,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50=1311.90 mg/kg;LD5095%可信限为1169.06~1472.21 mg/kg;在21 d口服急性毒性实验中,添加三聚氰胺后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吉富罗非鱼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但对存活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影响.三聚氰胺对吉富罗非鱼21 d的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为31.00 mg/(kg.d).

分类号: S948

  • 相关文献

[1]三聚氰胺对花鲈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刘海燕,张伟,薛敏,吴秀峰,郑银桦,郭利亚,盛洪建. 2009

[2]益蒲灌注液毒性实验研究. 苗小楼,李芸,潘虎,杨耀光,苏鹏,王瑜,焦增华,王晓力. 2010

[3]金丝桃素新制剂的毒理学研究. 王选慧,梁剑平,崔颖,王雯慧,祝艳华,赵晓虹,陈怀涛. 2006

[4]环亚胺毒素研究进展. 吴海燕,郭萌萌,谭志军,李兆新,翟毓秀. 2012

[5]水产品中溴氰菊酯的风险评估(一). 覃东立,牟振波,陈思,张芳梅,吴松. 2012

[6]转mtlD/gutD双价基因稻米对小鼠的毒性试验. 王慧中,应奇才,钟国庆,黄大年,钱前,张红生. 2003

[7]牛乳中三聚氰胺和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估——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韩奕奕,王建军,郑隽,孟瑾. 2009

[8]免疫胶体金法现场快速测定乳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应用研究. 李洁,赵宇翔,彭少杰,田明胜,高玉敏,喻文娟,赵建丰,胡耀铭,韩奕奕. 2010

[9]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赵宇翔,彭少杰,赵建丰,胡耀铭,喻文娟,韩奕奕. 2011

[10]LC-MS/MS法测定奶粉中三聚氰胺的不确定度评定. 刘征辉,赵琳琳,魏静娜,赵云平,郭永泽,程奕. 2012

[11]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鸡蛋中三聚氰胺残留. 陈义强,王宗义,张丽英,杨文军. 2009

[12]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鳗鱼中三聚氰胺的残留. 邢丽红,冷凯良,孙伟红,谭志军,苗钧魁,王泽文. 2009

[13]拉曼高光谱成像系统中光在奶粉层的穿透深度研究. 刘宸,王庆艳,黄文倩,陈立平,杨桂燕,王晓彬. 2017

[14]同位素内标法检测灭蝇胺及其代谢物三聚氰胺在双孢蘑菇子实体和覆土中的残留. 宋卫国,饶钦雄,陈珊珊,卢阳阳,张其才. 2018

[15]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及液态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邓浩,朱梦,尹青春,王承业,谭高好,徐彬. 2020

[16]三聚氰胺在双色谱柱串联模式下的色谱保留研究. 刘育坚,余诗雨,杨怡,吉洋,刘智敏,许志刚,刘宏程,司晓喜. 2020

[17]线扫描式拉曼高光谱成像技术无损检测奶粉三聚氰胺. 刘宸,杨桂燕,王庆艳,黄文倩,王晓彬,陈立平. 2017

[18]三聚氰胺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小燕,施祖灏,陆俊贤,蒲俊华,葛庆联,唐修君,高玉时. 2009

[19]三聚氰胺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小燕,施祖灏,陆俊贤,林伊莱,唐梦君,唐修君,高玉时. 2013

[20]体外培养法研究三聚氰胺的降解规律及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姜成钢,闫贵龙,屠焰,张乃锋,刁其玉.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